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授以“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逝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中《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杰作,李煜也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璩、冯延巳等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虽存世不多,在内容上,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撅、押、钩、揭、抵、拒、导、送”七种技艺。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道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在画作上,李煜的竹,一一勾勒而成,自根至梢极小,很有特点,被称为“铁钩锁”。他所绘的林石、飞鸟,也都意境高远,远超常人。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十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一卷,录李煜词三十四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代王国维增加九首。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
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李煜留存下来的作品的了解、阅读和鉴赏需求,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李煜诗词集》。在编写体例上,集众家之长,益独家之见,辟《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赏析》和《佚闻异物录》共六个栏目。在收录原著方面,不仅收编李煜的词,且收录了他的诗、赋、帖、序、论等作品,旨在客观地、全面地向读者介绍南唐后主的文学创作成就,而不仅仅是一个花间派的词人代表。因此,本书除收编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江南·多少恨》等三十七首外;一并收编了词人的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书琵琶背》等五首,散文《却登高·文》一篇。并附《李煜大事记》。
本书秉承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在《原文》《注释》《创作背景》板块中力求翔实,对有争议的原文、注解或创作年代,我们也在精心考证后作出综合研判,给出我们自认为比较符合史实及作品内容的说法,同时附上争议者的观点,供读者研读时参考;在《译文》《赏析》和《轶闻异物录》板块中,我们在力求翔实的基础上,给出了编著者个人或集体的思想和看法,而且在赏析过程中,力求挖掘原著中的美学价值及其宝贵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力求客观地呈现给读者一篇艺术再创作的美文。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的《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由于编著者的能力所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差错或遗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鉴于《佚闻异物录》中部分作品的作者无法取得联系,请作者自行与本书发行单位联系后,获取稿酬。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授以“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逝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却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中《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杰作,李煜也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璩、冯延巳等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虽存世不多,在内容上,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李煜曾考证过拨镫法的渊源,并总结为“撅、押、钩、揭、抵、拒、导、送”七种技艺。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道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书法作品,命徐铉刻成《升元帖》,周密评为“法帖之祖”。在画作上,李煜的竹,一一勾勒而成,自根至梢极小,很有特点,被称为“铁钩锁”。他所绘的林石、飞鸟,也都意境高远,远超常人。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十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一卷,录李煜词三十四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代王国维增加九首。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
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李煜留存下来的作品的了解、阅读和鉴赏需求,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李煜诗词集》。在编写体例上,集众家之长,益独家之见,辟《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赏析》和《佚闻异物录》共六个栏目。在收录原著方面,不仅收编李煜的词,且收录了他的诗、赋、帖、序、论等作品,旨在客观地、全面地向读者介绍南唐后主的文学创作成就,而不仅仅是一个花间派的词人代表。因此,本书除收编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江南·多少恨》等三十七首外;一并收编了词人的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书琵琶背》等五首,散文《却登高·文》一篇。并附《李煜大事记》。
本书秉承忠实于原著的思想,在《原文》《注释》《创作背景》板块中力求翔实,对有争议的原文、注解或创作年代,我们也在精心考证后作出综合研判,给出我们自认为比较符合史实及作品内容的说法,同时附上争议者的观点,供读者研读时参考;在《译文》《赏析》和《轶闻异物录》板块中,我们在力求翔实的基础上,给出了编著者个人或集体的思想和看法,而且在赏析过程中,力求挖掘原著中的美学价值及其宝贵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力求客观地呈现给读者一篇艺术再创作的美文。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的《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由于编著者的能力所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差错或遗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鉴于《佚闻异物录》中部分作品的作者无法取得联系,请作者自行与本书发行单位联系后,获取稿酬。
京_东_网_购 2020-02-28 17:08:12
共八本一套都买了,刚收到看了一下,装订高级,内部少见的使用了80g白纸,印刷清晰,字体看着舒服,背景、赏析和轶闻内容都很精彩。一本书近300页,详解一个诗人的几十首经典,对中考、高考都有大用处,比唐诗三百首之类有用,这套书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