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今天是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想到诗人。什么是诗人呢?虽然现在欣赏诗的机会比较少,然而在大学时代读了不少雪莱、拜伦、普希金等诗人的诗。在我的印象中,诗人是浪漫的,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用其大爱之心、用其智慧的言辞引领世人走出迷惘、迈向光明。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为《软件测试价值提升之路》一书写序,更能感觉作者有着诗人般的情怀。作者没有去写云服务的测试,虽然作者也曾多年置身于云服务产品测试之中;作者也没写敏捷测试,虽然敏捷开发模式席卷全世界,华为从2008年就开始推敏捷开发。作者却追求朴素又古老的一个主题—软件测试的价值,通过作者在华为公司十几年软件测试的历练,来呈现如何实现测试价值、如何突破传统的测试价值、如何不断提升测试价值之路。而在整个呈现过程中,没有说教,而是靠点点滴滴的实践,帮助我们打开一扇重新认识和实现软件测试价值之门。今天,当我们面对移动互联、DevOps、敏捷开发等新环境的挑战,更需要把握对软件测试价值的正确理解,才能摆脱迷茫,也才能发挥测试人员应用的价值。
我和作者(华为人喊她杨总)已认识多年,这完全依靠“软件测试”。杨总两年前离开华为,在离开之前,她已是华为的高级测试专家。为了理想,舍弃高薪职位,这是让我敬佩之处。最近一年我和华为2012实验室研发能力中心有项目合作,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华为的测试、接触华为的测试人员,对华为的测试思想、流程、工具以及具体的实践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更巧的是,我和杨总对测试的认识有着许多的共识,如关注软件测试的不同层次的价值、紧抓质量的本质、推崇全程软件测试、重视测试基本能力的建设、将基于模型的测试(MBT)置于自动化测试的最高层次、基于风险的测试(RBT)无处不在,等等。因此,我非常乐意为本书做点事情—谈谈自己看完本书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华为的测试水平在国内绝对是最高的,没有之一。华为的测试层次清楚、流程成熟、测试工具自成体系,最终交付上乘的产品质量;而且在MBT、RBT、TPI(测试过程改进)、探索式测试等方面都有着多年良好的实践。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读者能够从多个方面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华为软件测试:
1)华为强调“赋能”,持续完善测试能力的建设体系。在公司层次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整个公司的测试管理,制订并不断完善测试人员的技术任职标准,设计测试组织能力模型、测试工程师能力模型和DFX测试能力提升线路等。
2)华为有完善的测试流程,覆盖从需求到产品上线、从测试输入到测试输出的全生命周期,并在流程中固化了测试能力,建立多个测试基线,针对出现的任何严重的缺陷实施严格的RCA(根因分析)等。
3)测试类型丰富,无所不包,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一致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可服务性测试、体验测试、互操作测试、实验局测试(测试)、镜像测试等,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实践,如建设故障模式库,采用故障注入技术来进行可靠性测试。
4)华为对自动化测试、测试工具非常重视,不仅有较大的投入,在PDU(产品开发部)/BU(业务单元)、公司等多个层次都建有测试工具开发团队,多数工具是自研的,也会购买一流的测试工具,而且开展了大量的MBT,这是更为彻底的自动化测试。
本书就是华为测试的一个缩影,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本书的宏观构思有其独到之处。通过阐述“谷歌、微软、腾讯、华为等世界一流公司的测试角色是如何定义的”,来帮助读者逐步建立测试价值的概念。然后,从价值实现的起点、打破成见开始,循序渐进,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软件测试的基本价值以及如何不断实现更高的测试价值:
1)扫好门前雪,即实现测试的基本价值—有缺陷能够拦截下来,能够提供产品质量评估所需的支撑数据等;2)展露锋芒,在产品的质量控制中,测试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产品交付先锋,基于良好的沟通、管理、问题处理能力,在演示和验收等产品交付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动总结、规范各项工作,把后续项目的产品交付活动引向正轨。
测试的价值,不仅在公司内部体现其价值—从扫好门前雪到展露锋芒,最后到产品交付先锋,而且可以从客户角度来看测试价值是如何不断提升的:
1)使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缺陷并给出产品的质量评价。
2)使质量符合客户要求,从客户视角发现质量问题,进而促进研发修改问题、提升质量。
3)使质量符合客户期望,从客户业务场景出发,发现需求实现与客户期望的偏差,改善需求质量,缩短需求提出到商用的周期。
本书从微观构思也有其独到之处。要么是先给出案例、摆出问题,再从问题处理的一般原则、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常用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要么是先给出价值体现,然后从实现其核心工作、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展开讨论。如此叙述,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测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识我们工作的价值,并能帮助我们彻底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我们的价值。
……
一今天是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想到诗人。什么是诗人呢?虽然现在欣赏诗的机会比较少,然而在大学时代读了不少雪莱、拜伦、普希金等诗人的诗。在我的印象中,诗人是浪漫的,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用其大爱之心、用其智慧的言辞引领世人走出迷惘、迈向光明。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为《软件测试价值提升之路》一书写序,更能感觉作者有着诗人般的情怀。作者没有去写云服务的测试,虽然作者也曾多年置身于云服务产品测试之中;作者也没写敏捷测试,虽然敏捷开发模式席卷全世界,华为从2008年就开始推敏捷开发。作者却追求朴素又古老的一个主题—软件测试的价值,通过作者在华为公司十几年软件测试的历练,来呈现如何实现测试价值、如何突破传统的测试价值、如何不断提升测试价值之路。而在整个呈现过程中,没有说教,而是靠点点滴滴的实践,帮助我们打开一扇重新认识和实现软件测试价值之门。今天,当我们面对移动互联、DevOps、敏捷开发等新环境的挑战,更需要把握对软件测试价值的正确理解,才能摆脱迷茫,也才能发挥测试人员应用的价值。
我和作者(华为人喊她杨总)已认识多年,这完全依靠“软件测试”。杨总两年前离开华为,在离开之前,她已是华为的高级测试专家。为了理想,舍弃高薪职位,这是让我敬佩之处。最近一年我和华为2012实验室研发能力中心有项目合作,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华为的测试、接触华为的测试人员,对华为的测试思想、流程、工具以及具体的实践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更巧的是,我和杨总对测试的认识有着许多的共识,如关注软件测试的不同层次的价值、紧抓质量的本质、推崇全程软件测试、重视测试基本能力的建设、将基于模型的测试(MBT)置于自动化测试的最高层次、基于风险的测试(RBT)无处不在,等等。因此,我非常乐意为本书做点事情—谈谈自己看完本书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华为的测试水平在国内绝对是最高的,没有之一。华为的测试层次清楚、流程成熟、测试工具自成体系,最终交付上乘的产品质量;而且在MBT、RBT、TPI(测试过程改进)、探索式测试等方面都有着多年良好的实践。在阅读本书的时候,读者能够从多个方面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华为软件测试:
1)华为强调“赋能”,持续完善测试能力的建设体系。在公司层次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整个公司的测试管理,制订并不断完善测试人员的技术任职标准,设计测试组织能力模型、测试工程师能力模型和DFX测试能力提升线路等。
2)华为有完善的测试流程,覆盖从需求到产品上线、从测试输入到测试输出的全生命周期,并在流程中固化了测试能力,建立多个测试基线,针对出现的任何严重的缺陷实施严格的RCA(根因分析)等。
3)测试类型丰富,无所不包,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一致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可服务性测试、体验测试、互操作测试、实验局测试(测试)、镜像测试等,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实践,如建设故障模式库,采用故障注入技术来进行可靠性测试。
4)华为对自动化测试、测试工具非常重视,不仅有较大的投入,在PDU(产品开发部)/BU(业务单元)、公司等多个层次都建有测试工具开发团队,多数工具是自研的,也会购买一流的测试工具,而且开展了大量的MBT,这是更为彻底的自动化测试。
本书就是华为测试的一个缩影,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本书的宏观构思有其独到之处。通过阐述“谷歌、微软、腾讯、华为等世界一流公司的测试角色是如何定义的”,来帮助读者逐步建立测试价值的概念。然后,从价值实现的起点、打破成见开始,循序渐进,告诉我们如何实现软件测试的基本价值以及如何不断实现更高的测试价值:
1)扫好门前雪,即实现测试的基本价值—有缺陷能够拦截下来,能够提供产品质量评估所需的支撑数据等;2)展露锋芒,在产品的质量控制中,测试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产品交付先锋,基于良好的沟通、管理、问题处理能力,在演示和验收等产品交付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主动总结、规范各项工作,把后续项目的产品交付活动引向正轨。
测试的价值,不仅在公司内部体现其价值—从扫好门前雪到展露锋芒,最后到产品交付先锋,而且可以从客户角度来看测试价值是如何不断提升的:
1)使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缺陷并给出产品的质量评价。
2)使质量符合客户要求,从客户视角发现质量问题,进而促进研发修改问题、提升质量。
3)使质量符合客户期望,从客户业务场景出发,发现需求实现与客户期望的偏差,改善需求质量,缩短需求提出到商用的周期。
本书从微观构思也有其独到之处。要么是先给出案例、摆出问题,再从问题处理的一般原则、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常用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要么是先给出价值体现,然后从实现其核心工作、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展开讨论。如此叙述,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测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识我们工作的价值,并能帮助我们彻底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我们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