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几处早莺争暖树(1999—2003)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50个年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三个10年。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年,中国经过“黑发人谈成白发人”的艰辛谈判,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2003年,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运用国家外汇储备等补充资本金进行股份制改革。
在这10年里,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中国的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在宏观经济潮流的推动下奔腾向前。
下篇:会当水击三千里(2004—2008)
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每年的GDP 进入了 9%~10% 的高速增长通道,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
2005 年,孕育牛市的“大股改”正式启动。2005 年 4 月 29 日,一个困扰着中国资本市场数载的“老大难”问题尘埃落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7 年 9 月,中投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在这几年,资本市场获得了飞跃的发展。疯狂的牛市教育了中国民众,熟悉一种新的财富分配方式。中国的传媒产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巨大需求变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推力。
第一章 暗流涌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先驱们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
1999年,经过了5年沉淀之后的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逐步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