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爱读书,多而博杂,文学历史为多。成为母亲之后,我的阅读范围变了。过去近十年,读了几百上千本育儿、教育学、心理学这类书,受到很多书的启发和滋养,被很多书感动过。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依然不断闪现当初阅读这些书时的喜悦和感动。为了致敬这几部深度影响我的书,本书的序及篇章名选用了我最喜欢的六部书的书名,它们分别是:
美国沙法丽·萨巴瑞的《父母的觉醒》;
美国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和罗伯特·迪尔茨合著的《英雄之旅:自我发现的旅程》;
英国畅销书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的《成为母亲》;
日本黑柳彻子小姐的《窗边的小豆豆》;
英国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
阅读这些书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灵旅行的过程,希望经由我的带领,大家也会去阅读这些有趣又深刻的书。结婚十年,时间都去了哪?
2009-2019年,结婚十年,时间都去哪儿了?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大概就是:生了两个孩子,为孩子办了四所学校。
2009年4月,我和徐先生结婚了。
2010年2月,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取名子日。
2011年3月,我看了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决定为孩子做一所家庭园。
2011年12月,花学园选址在闽江边一个小区里,一个二楼的带露台的房子。面积200平方。开园的第一天,一个园长(我),一个老师,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子日)。
2012年5月,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取名之言。而我也早已辞去了大学的教职。
2014年10月,花学园搬迁至闽江边一个写字楼的二楼,也拥有一个漂亮的露台,大概2000平方的大小,这是花学园2号。
2016年9月,决定做一个家长的“第三空间”,依旧选址在闽江边的一个写字楼,顶层,视野开阔,江面豁达。同期,云初小学第一批小学生入学,人数6人。
2017年6月,云初成长空间装修完毕,一半是大人的阅读和学习空间,一半是小学生的过渡教室。第二年的学生也快入学了,学生5个。
那时,我们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学校,校长1个(我),老师5-6个,学生11人。后来发展成老师10个,学生11人,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小的学校。
2018年9月,云开小学项目正式获得教育部门的审批,选址在福州的帝师之乡螺洲。云开小学也迎来小学生最多的一届,14人。这一届的一年级学生全都萌萌可爱,被我们称为“小包子”。
2019年3月,喜欢这所小得不能再小的学校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我们多了一个一年级的转学班,一年级有了第二个班,一年级2班,人数12人。
2019年5月,为孩子们做的营地学校——云可·花渡营地学校正式落成在福州的周边永泰县。
自此,有人称我们“一朵花,三朵云(云初、云开、云可)”。
2019年9月,云开小学正式搬迁至螺洲,学校的面积比原来大了许多,有十几亩的大小,30多间教室。这一届的一年级学生,人数突破了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