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利·巴比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从小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和神话,并且受母亲的影响热爱绘画。曾在史密斯大学学习美术。婚后她为丈夫创作的童书《第四十九位魔术师》绘制插画,受到编辑鼓励而开始自写自画并尝试写小说,一写就是四十年。1971年,小说《怪兽山》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书中精美的插画全部出自娜塔莉·巴比特之手。1975年出版的《不老泉》让她备受赞赏,《纽约时报》评价她"毫无疑问是我们一位有天赋和抱负的儿童文学作家。"
露丝·怀特
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域,在山间的一个煤矿镇--白木镇长大。从小喜爱故事。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和图书馆理员,与青少年的朝夕相处点燃她为之写作的欲望。在山里令人难忘的生活成为她写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
迄今创作过很多儿童文学大奖作品:《贝拉的儿子》荣获1997年纽伯瑞银奖,续篇《寻找贝拉》荣获美国银行街年度佳童书;《快乐小溪颂》(SweetCreekHoller)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佳童书。2011年出版的《哭泣的柳树》(WeepingWillow)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佳青少年图书等众多奖项。
目前居住在宾夕法尼亚海滩城市。
1907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他从小即受到家庭的影响,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从23岁起,他开始了漫画家的生涯,被《新闻周刊》誉为"漫画之王",曾担任著名杂志《纽约客》艺术总监长达三十年之久。1968年,61岁的他才开始创作童书,一出手就不同凡响。1970年的《驴小弟变石头》和1977年的《会说话的骨头》分别获得凯迪克金奖、银奖,1976年的《老鼠阿贝漂流记》和1983年的《老鼠牙医生》都获得了纽伯瑞银奖。其他深受欢迎的作品还有《斯宾奇发脾气》《小老鼠和大鲸鱼》《农夫帕默的篷车之旅》,以及被改编成电影的《怪物史莱克》等。他本人在198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的提名。
全名金伯利·威利斯·霍尔特,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市。一度常年旅居美国及世界各地。霍尔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在这之前,她先后做过电台新闻主播、室内设计师以及其他工作。
霍尔特一家七代人都住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本书赛特尔镇的原型是一个叫作森林山(ForestHill)的小镇。“森林山是这么一个小镇,你如果生病邻居会很关心,他们会带着鸡肉烩面片登门探望。我希望泰格住在这样的地方。”霍尔特如是说。《路易斯安那的天空》曾于2001年被拍成同名儿童电影。
霍尔特的代表作品还有《寻水人》《夜晚守护人》《另一个我》《麻辣女孩》及1999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奖的《当扎卡里来到镇上》。
莎伦·克里奇(1945-)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南欧几里德,与4个兄妹一起长大。在美国上大学,学习文学和写作,对怎样讲故事非常着迷。大学毕业后在英国和瑞士的中学教授英语和写作课程。她的本小说《绝对正常的混乱》(1990年)在英国出版,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印弟安人的麂皮靴》(1994年)获得纽伯瑞金奖,《花儿都开了》(1999年)获得美国童书协会儿童评选爱童书奖,《小苏菲的航海日志》(2001年)获得纽伯瑞银奖,《红宝石山谷》2002年被英国图书馆协会选为佳童书。
1998年,在离开18年以后,沙伦·克里奇回到美国,定居缅因州,与两个孩子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她说,与家人共处让她感幸福,其次,就是写故事。
乔治·赛尔登(1929-1989),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从康州的耶鲁大学毕业后,去罗马留学过一年,此后一直居住在纽约。热爱音乐。
1956年出版本书,但真正使他一举成名的,是1961年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赛尔登回忆说:“一天晚上,我坐地铁回家,经过时代广场时,突然听到一只蟋蟀的鸣叫……”正是这声蟋蟀的鸣唱,唤起了赛尔登对于故乡——康涅狄格州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几分钟后,一个故事雏形便在他脑海里出现了。
盖斯·威廉姆斯(1912-1996),他曾为《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等经典童书配图,他自写自画的《黑土和白兔》同样征服了不同国度的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