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195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9-12-05 06:11:21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英] 庄士敦
  • ISBN:9787208158122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庄士敦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1919年-1924年,他身为溥仪的英文老师,见证和参与了溥仪所经历的一系列浮沉奇遇。在这部“目击身经”的实录里,庄士敦不仅书写了末代皇帝从少年到青年时代的身世,也借此勾连起从义和团运动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冯玉祥兵变等诸多重大事件的中国近代史。
  译注者高伯雨对书中提及的各个人物生平和风俗习惯都十分熟悉。全书包含两酉多条译注,道出历史的诸多隐秘细节,为我们还原了真实而生动的时代面貌。

作者简介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

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先后就读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被派往中国。1919年被聘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后,不再担任该职。著有《儒学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书。

高伯雨(1906—1992)

原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有林熙、秦仲龢、温大雅等,广东澄海人,香港著名学者、散文家,以谙于掌故驰誉香港文坛。曾留学英国,主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抗战期间回港,为多家报社写专栏,并创办《大华》杂志。集结出版的作品有以“听雨楼”命名的文集五种,译注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紫禁城的黄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掌故大家高伯雨译注,从多方角度辩证性地评述原文。

★两百多条译注,近百张插图,生动还原历史。


下载地址

序言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四十余年前仍盘踞紫禁城里的时候,曾聘请苏格兰人庄士敦(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做英文师傅。这位“帝师”早年在爱丁堡大学念书,后来人牛津大学,得有文学硕士学位。他到东方来任职,始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首先在港英当局服务,历任香港总督府秘书、辅政司助理等职。在1904-1917年期间,他被英政府派驻租借地威海卫,直至任行政长官。庄士敦在远东和中国人来往二十年,会讲一口很流利的北京话,并且会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据他自己说,还于中国的佛教、孑L子都有甚深的研究。人们称他为“中国通”,他也自信不疑。
  庄士敦受聘为“宣统皇帝”的英文教师的经过,在他所著的《紫禁城的黄昏》有详细说及。据溥仪说,庄士敦来授课的日期是民国八年( 1919年)3月4日,采用接见外臣的仪式,由一个什么大臣带领引见,把庄士敦一直带到课堂——毓庆宫。这时候,“宣统皇帝”高坐在“宝座”上面,庄士敦向他的“皇上”行君臣之礼,三鞠其躬,然后他的“皇上”站起来,和师傅握手。师傅又再来一鞠躬,引见大臣陪庄士敦退出。过了一会儿,重新把庄士敦带领引见,人毓庆宫,这一回是“皇上”向他的师傅行一鞠躬礼,算是拜见师傅了。
  这个洋教师也学会了中国封建时代那一套把戏,以得到皇帝的赏赐为无上光荣,当溥仪在“宣统十三年”(1921年)为了把庄士敦的身份提高,“隆其体制”,赏以“二品顶戴”,庄士敦喜而不寝,连忙请人给他草拟一个“谢恩折子”,恭恭敬敬地递到他的“皇上”御前,文云: 臣庄士敦跪奏,为叩谢
  天恩事:宣统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钦奉谕旨:庄士敦教授英文,三年匪懈,着加恩赏给二品顶戴,仍照旧教授,并赏给貂褂一件,钦此!闻命之下,实不胜感激之至。
  谨恭折叩谢皇上天恩,谨奏。
  “二品顶戴”一到手后,不久,溥仪又再“隆其待遇”,赐以“头品顶戴”,居然升了官,是个一品大臣了。我在北京时,曾在陈宝琛家里听他讲庄士敦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说:庄士敦得赐“二品顶戴”后,立刻定制清朝的官服。当他第一次装扮成一个清朝大臣之时,令人见了好笑。他身上穿的是蓝袍长褂,下身穿的却是一条洋服裤子。头戴红顶缨冠,胸悬朝珠,但颈际仍然围着一条西洋人常见的白硬领,更令人笑不可抑的是脚踏英国式皮鞋一双。倒也成了“清”英合璧的“两朝领袖”,可与钱牧斋相媲美了。庄士敦后来知道了这是个笑话,才请内行的人替他打扮一番,装成一个道地的清朝大官儿模样,先后以此种模样拍成相片者凡十数种。
  庄士敦入紫禁城授读,在丁巳(1917年)复辟之后,他会不会很希望他的“皇上”能有一日重坐龙廷呢?关于这一点,照我推想,他一定有此心理的。一个醉心帝制排场的人,一旦见到他的学生重为“天子”,自己成为“帝师”,甚至“再造元勋”,那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因此,在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人员,在养心殿清查文件时,发现有些文件与庄士敦密谋复辟有关。

目录

前 言

大清皇帝与“洪宪皇帝”

1919—1924 年的紫禁城

毓庆宫的几位师傅

黄昏中的清廷

清王朝的吸血鬼——内务府

乳臭未干的龙

复辟派的希望与梦想

紫禁城内的几件轰动性事件

心惊胆战的一群小朝廷人物

溥仪不屑做空头皇帝的经过

紫禁城里究竟有多少无价之宝?

龙凤之喜

溥仪计划逃出紫禁城

溥仪出逃密谋的幕后导演

从建福宫失火到遣散太监

第一个汉人“内务府大臣”

溥仪捐巨款赈灾的原因

两朝末路王孙碰头的悲喜剧

我荣任管理颐和园办事大臣

囚禁光绪的玉澜堂面貌

冯玉祥逼宫前夕的紫禁城

冯玉祥逼宫的一幕

“关门皇帝”变为“溥仪先生”

逼宫的人们骂我是“坏蛋”

张作霖冯玉祥为清宫宝物失和

溥仪由北府逃往日领馆经过

洋文老师的一片“孤忠”

历尽艰辛逊帝归故乡


短评

  • 喀剌阔兹大乌苏 2019-10-29

    名著,但是更感兴趣高伯雨那代掌故家的人生

  • twinsanne 2019-10-24

    没想到自己工作的出版单位居然也出一版,时隔多年再读,发现小时候错过的段落,常读常新。

  • 清风徐来 2019-11-12

    一本看热闹的书,可以说是紫禁城的八卦、琐碎。满篇长长的译注,读得人心烦。真想了解末代皇帝,看看他的《我的前半生》也差不多了,这本书真心鸡肋。

    书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