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之眼:苏轼的艺术精神与绘画世界 收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4302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9-08 04:10:05
  • 发布日期:2025-09-09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金哲为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大慈寺画壁下的少年苏轼,是如何走进绘画世界的?
  他偏爱哪些画家,又有哪些视若珍宝的收藏?
  那些让他心动的画作,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他的人生经历对他看画的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那些论画文字里,寄托了多少难以言说的心事?
  让我们透过苏轼的画眼,一起走进他的绘画世界……

作者简介

  金哲为,浙江义乌人,公众号“吃画人”作者,专注于中国艺术史领域的写作。
  著有《画里浮生:中国画的隐秘记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下载地址

序言

  帝尝诏画工张僧繇写师像。僧繇下笔,辄不自定。师遂以指赘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写。
  ——《五灯会元》卷二《宝志禅师》
  如果把人物写作比喻成画像,每一个以苏轼为对象的写作者想必都曾面临张僧繇的困境。宝志禅师划开脸皮,露出观音十二面,有“千古第一文人”之称的苏东坡又何止十二面?从没有人像他那样多才多艺,在诸多领域留下海量且非凡的文字,而命运的每一次打击也都塑造了他的一次新生。在44岁写给李之仪的回信里,他说:“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其自我认知在时过境迁中不断更新,即使同代人也难以明辨。
  苏轼的诸多成就中,文学和艺术堪称两顶桂冠,艺术则又可以细分为书法与绘画——当中尤以绘画一项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简言之,他创立的“文人画”赋予了中国绘画全新的意义,彻底改变了其接下来近千年的走向,并重新建构了中国乃至东亚绘画鉴赏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名艺术史作者,我无意为苏轼立传,也自知无力呈现东坡完整的一生和丰富的面相,初心只希望能得当中一面之仿佛而已。纵然已尽量缩小了范围,现有信息量之庞杂仍令我深切同感于张僧繇的“辄不自定”,却也幸运地于曲折萦回的研究过程中探寻到些许幽暗角落,所得竟亦不浅。
  众所周知,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擅画枯木竹石,据他自评已入“神品”),更是一位伟大的鉴赏家兼画评人。然而鉴于他少得可怜的传世真迹,诸君眼前的注定不是一本专注讲述苏轼自身画作的书。这也并非是一本苏轼画论文字的合辑——那样做或许可以拼凑出一张撼人的东坡面目,却只能够拿来供人瞻仰膜拜。如何才能穿透面目庄严,抵达内心幽深,窥见那跌宕人生孕育的灵魂而非跌宕本身?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大量谈及苏轼论画的精彩观点和天才创造,我在这本书里更多关心的是,这个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文人画创始人是如何炼成的:
  是谁带领他进入绘画的世界?哪些画作曾令他动心?他偏爱哪些画家,有哪些个人的收藏,它们又从哪里来?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事是如何深刻影响他的看画方式、评鉴标准以及收藏理念?反过来,他又在论画的文字里寄托了多少难以直言的心事?这些问题的线索散落在苏轼及其前后数代人浩如烟海的诗文、尺牍、笔记之间,藏匿于传世的名作与无名者当中,我以为只有找到并正确解读了它们,才可以说走进了苏轼的绘画世界。
  “东坡之眼”这个主书名,总结自苏轼的原话。那是绍圣元年(1094)三月或四月的一个晴天,苏轼在定州官府内凉曝书画,邀请了几位同僚前来欣赏,并将其中一件画作赠予了他的忠实追随者、时任签判的李之仪。李当即作了一首长诗道谢(原诗已佚),苏轼次韵了一首,题为《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从这首诗里,你可以感受到苏轼对一个正直后辈的语重心长,窥见他极大的阅画量和由此炼就的超凡眼力,以及体会到在乌台诗案过去那么多年后,这个饱经忧患的老人仍是多么习惯并擅长用谈论绘画的方式来规避针砭时局的风险。
  ……

目录

序言 01

第一章 画龙国手:行箧里的压箱宝
最后一次祈雨 《龙》 002
唐风在蜀,以黄筌父子为例 007
今如图中鹤 《写生珍禽图》《六鹤图》 012

第二章 大慈寺画壁:铭记终生的少年大观
蒲永昇的活水 《湖滩水石》 028
马远的回音 《水图》 036
人间画窟 玄宗、僖宗御容,《十眉图》 045
吴生正传 《行道僧》《六尊者像》 054

第三章 传家宝:宗教画与早期释道启蒙
阿罗汉的传说 《十八罗汉图》 066
嗜画老苏 《张仙像》《水官图》 071
四菩萨的启示 《菩萨像》《天王图》 077
金水禅月之争 《十六罗汉图》 085

第四章 蜀人之艺:苏轼的私心推荐
在兴国浴室面壁 《六祖》像 102
与剑南樵叟的两次照面 四季花开 107
徐熙落墨花与江南的缺席 《雪竹图》 119

第五章 天下第一:邂逅画圣吴道子
凤翔大观 《涅鬃图》 128
吴画平生几过眼 释迦与志公 134
豪放的尺度 《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144

第六章 竹木道:文人画的象外之意
王维遗意之霜根雪节 154
心性与品格的修炼 《墨竹图》 159
寒梢万尺长工 《篑笃谷偃竹》 166
不材而寿 《枯木怪石图》 172

第七章 江湖在眼:苏轼的贬谪与宦游
王维遗意之风雪扁舟 188
贵公子的放逐 《瀛山图》 198
清醒的梦游者 《烟江叠嶂图》 216
郁孤如旧游 《虔州八境图》 222
西征的隐情 《潇湘八景图》 227

第八章 痴人说马:进取与退守的困惑
画肉不画骨 《牧马图》 248
木人骑土牛 《支遁鹰马图》 258
马的内心戏 《三马图》 267
好头赤的失落 《五马图》 276
西线无战事 《五马图》 291

第九章 归去来:两代人的养老梦
仕隐泗上 《朱陈村嫁娶图》 306
何时闲看,洛水清波 《秋山平远图》 312
不见万壑争流 《秋山平远图》 322
终负龙舒旧约 《龙眠山庄图》 332

参考文献 347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