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书作者泽绒洛吾先生约请我茶叙,将他的新作《青藏高原的人与自然》书稿送来,谈及他撰写此书的动机以及与此相关的话题,并诚恳邀请我写个序言。话题及书的标题顿时深深吸引了我,在大致了解到作者主旨、情感基调以及主要内容后,我与作者的认知产生共鸣。同时发现作者是一位具有审辨思维,有眼光有担当,研究藏族传统文化学术成就较丰并有较多学术贡献的学者,在藏地宗教人士中鲜有的学术研究性人才。
一个宗教职业者以探秘自然文化的视野,利用祖先留传的古籍文献资源深度研究青藏高原的人与自然这样的课题,关注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美丽与安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探索精神与学术追求难能可贵。据了解,泽绒洛吾先生通晓藏汉两种语言,且知识渊博、融汇古今。他在继承先贤对藏族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探幽发微,同中寻异,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凸显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的《古藏文历史文献研究丛书》开始陆续问世,标志着其著述已形成系列成果,从一定意义而言,填补了该领域的一些空白,从而赢得国内外苯教学界的景仰。
当今,文化正在出现更大范围和更为深沉的融合,千方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趋势。基于本土的特质和优势,使地方文化尽可能彰显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姿,融入当代国际化语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人与自然万物存相互依存、休戚相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日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知、新表述,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定义,是对新时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的新要求。
自古以来,人们对神秘的青藏高原充满了向往,成为探索其历史的不竭动力,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开其中神秘的面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屋脊,对这片高原的自然与生存其间生灵给予更多的关注。
藏地最古老宗教——本教就发源于青藏高原,神奇雄浑的自然山水造就了早期高原先民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膜拜和虔敬,期盼自然神灵护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为藏族期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民族慈悲行善、珍爱生命的自然生态价值观认为:宇宙结构框架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由外器世界(自然环境)与有情世界(生物)构成,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链,对山水自然的尊崇无处不在。这种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观使生长在高原的人们对自然万物赋以神秘的力量,崇尚山水,善待一切生物,建立人与自然界之间共生共存的亲近关系,祖祖辈辈顺从自然、善待自然,有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而不任意践踏破坏。
藏族山水文化自成体系,赋予万物包括天、地、日、月、星宿、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自然物人格化秉性,崇尚万物有灵的观念,敬畏自然,是原始本教信仰的基点和归宿,也是藏民族文明的起源。因为藏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以及与之相应的对呵护、善待自然界的理念与生俱来并世代相传,自觉自愿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雪域高原才如此富饶多彩;因为藏民族有了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珍惜的善举,才有高原无数神山圣湖、神兽神树等构成的人间美景。
《青藏高原的人与自然》一书,关注和探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研究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亦属紧迫而关键。这大概是作者完成本书的宗旨和初衷。
毋庸置疑,泽绒洛吾先生为此书花费了很多精力,并通过二十多年的开疆拓土,辛勤耕耘,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料翔实,叙述详细,向读者提供了诠释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新角度、新途径。作者围绕“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的主题,以多学科的视野叩问远古历史,寻觅青藏高原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悠久绵长的历史轨迹,有理有据地探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新坐标,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种目标追求,梳理并发现具有广泛的价值意蕴的规律性认知,展现了他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胆识与魄力。不仅体现出作者自我突破、参与学术争鸣、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对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藏地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是一个积极的贡献,无疑具有独特的开创性价值,想必可以对读者带来一些“新知”“新见”。
泽绒洛吾先生在本书中的许多见解,论点鲜明,论据扎实,尤其是让藏族传统科学的生态观古为今用等观点,可谓立意新颖,,独树一帜,蕴含不少真知灼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是一个有益补充和升华。当然,也希望泽绒洛吾先生不断发扬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敬畏先祖,尊重史料,不主观臆想,不留偏执的遗患。因此,罗列以上文字,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