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份岁月和命运的礼物
我是一个很爱孩子的妈妈,这一点很像我的母亲。在我印象里,母亲从未对我发过火,她很擅长给我讲故事,没有家长式的压迫感,而犹如朋友一样真诚亲密。大部分时候,在她的引导下我都愿意反思我自己,并且学会像她那样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做的事实在令母亲太生气了,她就会陷入沉默,或者给我写一封信来进行沟通。这种有度的距离感给予我们彼此一个冷静的空间,每当我看到母亲看到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给我写的信,我都感到温暖、感动又心存愧疚。
母亲给予我的教养让我成为一个性格温和,尊重他人,也尊重个人意愿的人。这种力量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越发焕发出力量,让我在生活的沉浮里心态稳定,乐观豁达,善良宽厚,耐心坚韧。这些都是她给我的精神财富。在我有了孩子之后,我也像母亲对待我一样,去爱着我的孩子。我用爱去浇灌我的小幼苗,我是多么喜欢和他相处,我想要带他一 起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去很多地方游玩,分享彼此的时光和心情。可是我却卡住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有如置身迷雾,看不清我的孩子,也看不清脚下的养育之路。
我的儿子无忧,从某些方面而言,是一个早慧的孩子。但是从另一些角度看去,他却令人十分难以理解,且很难养育。无忧身上表现出的种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令我困扰极了,也带给我很多麻烦。我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性格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从以前的温和开朗,变得多少有些强悍孤僻。作为母亲为自己的孩子而改变,这无可厚非,但是我的这种改变更像是在迁就无忧,而并不是在带领他向更好的方向去成长发展。这种现实,愈发令我感到焦虑,甚至恐惧。
每每在我被养育的压力逼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我时常会想如果是我的母亲遇到这种情况,她会怎样做?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不免眼眶湿润,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我的母亲已经于2012 年去世,而无忧在 2015 年出生,我的母亲从未见过她的外孙。不过妈妈啊,我想即便换作是您,您那循循善诱、有如春风丝丝的慈言善语,恐怕也难以约束无忧不羁的行为。妈妈,我的孩子出了某些问题。妈妈,您的外孙他出了某些问题。
不过妈妈,时至今日,我可以骄傲地告诉您,我像您一样,是位负责任的好母亲,您的外孙无忧是个很好的孩子!关于那个我在梦里一再追问您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无忧是个高功能孤独症孩子,他在某些方面的聪明过人,以及他的我行我素、难以管教,全部都是这种神经发育障碍的外在体现。妈妈,您不要担心,就在我知道这个真相以后,我之前所有的养育困惑,就像风中的蒲公英种子,纷纷落进泥土里,有了着落。我也渐渐摸索出了养育无忧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妈妈,没有白走的路,养育这件事,我已经跌跌撞撞摸索了七年。伴随着种子的生根发芽,我清楚地看见养育之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枝繁叶茂。如今我的心,又渐渐恢复了平静和从容,妈妈,我将这本书献给天上的您,请您放心吧!
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本书也是我奉献给你们的一份礼物!作为女人,作为母亲,作为孤独症孩子的母亲,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样的一份礼物仿佛是浑然天成的。我曾经历过作为一名正值事业转型期的单亲妈妈,独自抚育孤独症孩子的辛酸与困难;也曾经历过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尽管给很多孩子和成年人做过心理咨询,却不懂自己的孩子的痛苦。我还曾经历过和幼儿园老师,以及一些误解无忧的家长之间的对抗。俱往矣,如今回首过往,这些宝贵的经历,无不化作我养育旅程中的宝贵财富。
我的儿子6岁被确诊为高功能孤独症,他在某些非社会的认知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他的学业能力也比较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只适合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阅读,实际上,孤独症孩子的智商测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度,而且无忧的优势和学业能力与我的培养也密不可分。
心智塑造心智,孤独症的发生与家长的养育无关,但孤独症发展的走向却与家长的养育密不可分。智慧有爱的养育会让孩子的心智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和灵活,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会相应地提升。反之,高功能的孩子也会发生行为和心智的退化,并且并发其他身心障碍。总之,这本书适合所有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阅读,其中大量的养育方法是共通的,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状况进行灵活运用。
这本书也适合普通孩子的家长阅读,我的切身体验是,环境中的孤独症孩子并不罕见,普通孩子的家长对孤独症也有好奇心,尤其是自己孩子的班里如果有孤独症孩子的话,家长们就更想了解什么是孤独症。然而相关优质科普的缺乏,会让家长在搜索引擎中看到大量夸张不实的标签,导致普通孩子的家长对此感到焦虑和担忧。
本书恰好是一本孤独症科普绘本,其中既有我以孩子母亲的视角,分享的各种养育细节,相信会连接上所有母亲的心,又有我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基于对孩子的深入观察,并结合现有的孤独症理论,归纳总结出的孩子行为表现背后的一些共性。相信这种双重视角能够帮助家长们深入浅地理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及其心智层面的规律,让大家意识到孤独症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很多时候孤独症孩子只是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所缺失。希望天下父母能够给予孤独症孩子及其家庭多一些接纳和包容。
这本书也是为特教老师、幼儿园老师以及小学老师们准备的一本孤独症科普读物。它不仅能够加深老师们对孤独症孩子的理解,也能够促进家校共建关系的创造与发展。书中分享的我与无忧的班主任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我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帮助孤独症孩子适应学校环境的方法,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小学一年级才得到确诊的孤独症孩子,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总之,这本书是岁月和命运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是我送给我母亲的一份礼物,也是我送给大家的一份礼物。本书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GIFTS),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我养育无忧历程的概述,然后便是从引导心智(Guide the Mind)、人际发展(Interpersonal Development)、情感调节(Feeling Regulation)、行为转化(Transform Behavior)、系统改善(Systematic Improvement)五个维度向大家讲述了我在养育无忧的历程中走过的那些弯路,吸取的教训和萃取的经验,我的转变,以及发生在无忧身上的巨大变化。
GIFTS 也是我考虑到孤独症孩子的心智特征,以孩子为本,围绕着心理、行为、人际、情绪以及系统调节展开的一种个性干预方案。考虑到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GIFTS 更像是一种养育的策略,家长们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灵活地展开应用。我确信,大家会在我的分享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启发。希望这份礼物,可以给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带来希望和力量,可以帮助普通家长了解什么是孤独症,可以帮助老师们更理解孤独症和孤独症儿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融入班级生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有关养育的时光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