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他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是做好家庭教育必须要弄明白的几个问题;如果弄不明白,就必然会走弯路、走错路,给孩子、自己、家庭、他人乃至社会和国家造成损失,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这几个问题,并不是生了孩子、做了家长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那么,应该向谁学呢?最可靠的就是向古人学、向传统学。中国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为老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古人摸索、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经验、方法。
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可以说,家庭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关家教的至理名言。如《周易》:“蒙以养正,圣功也。”《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汉书》:“黄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语》:“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等。
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教子故事,如周公训子、孔母早教、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剪发退鱼、徐母大义、欧母画荻、徐勉教子、窦燕山教子、司马光教子等。正是因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古圣先贤,为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内涵丰厚,形成了有思想、有原理、有经验、有方法、有实例、有效果的文化宝库,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笔丰厚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性没有变,人伦关系没有变,人们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目标没有变,因此,家庭教育中的规律和原理也亘古不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从中汲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对我们做好今天的家庭教育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传统家庭教育的规律与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和阐述,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全书共分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至要莫如教子,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家庭教育教什么,谈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是家庭教育怎么教,谈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四是家庭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谈家庭教育的开始时间;五是家庭教育问题剖析,谈家长关心的主要问题;六是家训,列举了部分涉及家庭教育的经典家训。
家庭教育有道有术,道是根本,是方向;术是方法,是技巧。抓住了根本,辅之以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反之,不顾根本,偏离方向,片面追求所谓的技巧和方法,无论这些技巧和方法多么有道理,结果都只能是事倍功半。而目前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讲座,不少都偏重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忽视了教育的根本,这就是一些家长反映的“看(听)起来有道理,做起来没效果”的原因所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着力于总结家庭教育中的规律,同时融入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事例,目的在于既把原理和道理说明白,又增强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未必能够完全达到此目的,其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