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智能化、网联化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智能化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存储等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平台,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绿色生态社会的核心要素。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有可能带来汽车及相关产业生态和价值链体系的重塑,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关注焦点之一。
第1章作为概述章节,首先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概念,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结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最后介绍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状态,便于读者对后续章节的学习。
第2章介绍汽车自动驾驶开发的相关内容,针对开发过程中计算平台、操作系统、软件架构与中间件、开发语言与工具链等内容进行系统阐述; 并对与自动驾驶开发关系密切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最后引入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与几种常用仿真软件的操作方法。
第3章介绍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网联通信技术和关键的理论知识。在网联通信技术部分,主要介绍DSRC技术和CV2X技术及其具体的应用; 在关键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信息论、图论、博弈论这三种对车联网领域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
第4章介绍自动驾驶地图及定位技术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讲解自动驾驶地图的基本概念、格式规范、地图制图技术等内容,以及空间定位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惯导定位、组合定位、SLAM定位和室内定位技术。
第5章介绍汽车自动驾驶融合感知方面的技术,在重点讲解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三种主流传感器的原理及主要的数据处理算法的基础上,阐述多源信息融合的主流方法,包括目标级感知信息融合、数据级信息深度融合、多车协同感知等内容。
第6章介绍汽车自动驾驶决策和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分解式决策方法和集中式决策方法。其中,分解式决策方法主要介绍交通场景理解、参与者运动预测、驾驶行为选择和驾驶轨迹规划等内容; 集中式决策方法主要介绍监督学习型和强化学习型两种决策方法。
第7章介绍自动驾驶控制的相关技术,在介绍基本概念后,重点讲解车辆动力学建模相关知识,以及车辆动力学控制器的设计,包括纵横向控制原理、基于PID与MPC的轨迹跟踪及其下层控制等内容; 最后简要介绍驾驶辅助、车路协同与编队控制等前沿控制技术,并提供了参考案例。
第8章从自动驾驶测试评价的定义出发,介绍自动驾驶的相关法律规范现状,依据测试场景和测试手段的不同分别介绍不同的测试方法,以及不同评价目的、内容和对象的评价方法,并简要介绍国内外自动驾驶测试场地的现状。
智能汽车是一个汇集众多高新技术的综合系统,作为智能汽车关键环节的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前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基础技术,其依赖于环境感知技术、地图与定位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车联网技术、电子架构与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融合交叉。
人们已经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积累了初步经验。本书试图从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角度切入,系统地论述汽车自动驾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车联网、地图与定位、融合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以及测试与评价方面的内容,融入当前汽车自动驾驶研究领域与商用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力图让读者对自动驾驶汽车涉及的技术与开发手段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
参与本书编著的除杨殿阁、黄晋、江昆、李升波、王红、许庆、杨蒙蒙、于伟光、高博麟外,还有陈俊杰、贾一帆、张蔚、苏炎召、刘茂林、殷玉明、曹重、王云龙、孟天闯、周伟韬、杨泽宇、胡展溢、李惠乾、李星宇、张博维、宋碧娅、王莹、杨登科、刘尧、卢政也、王俊懿、焦新宇、张晓龙、陈鑫鑫、温拓朴、周韬华、唐雪薇、邹文俊、廖在豪、谢根金、张聪生、李静轩、杨凯、彭亮、付峥、黄健强、王思佳等。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