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丝绸之路与中亚帝国四千余年兴衰史,理解人类文明的核心作品。
已有的中亚史著作,要么侧重中亚某一时段的历史,要么着重书写中亚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进程,本书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到当今世界,地域范围横跨欧亚大陆,拓展到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中央欧亚这一空间,涵盖中亚所有主要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如斯基泰人、蒙古人、匈奴帝国、贵霜王朝、帕提亚帝国等,气势恢宏,脉络清晰,是一本系统、完整的中亚史经典著作。
2. 了解中亚、“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考书。
丝绸之路的兴衰和消亡与中亚帝国的兴衰同步。人们了解丝绸之路更多关注国内东段地区,站在国门内观察中外交流的历史,或者从朝贡体制的角度来谈中亚地区附庸于中华帝国的历史,对中亚自身文明发展历程了解不多,更难以从整个丝绸之路及人类文明交流互动的角度来认识它。本书从中亚诸民族和帝国本身入手,考察整条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探索几千年来中亚始终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秘密,是了解中亚、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考书。
3. 更正一刀切的定论,彻底扭转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多角度认识多元化的中亚历史。
人们对中亚的固定认知是,黄沙遍地,贫穷落后,受恶劣自然环境的逼迫,中亚民族以劫掠和游牧为生,农耕和定居民族被他们侵扰得苦不堪言。然而实际上,中亚游牧民族并非天生尚武好战,正如农耕民族并非天生擅长种地一样,他们一点也不贫穷,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和定居民族建立的国家都是复杂而非单一的社会,每种中亚文化下生活的无数个体,每个都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别无二致。作者打破了我们对中亚“野蛮人”的误解,正视中亚民族奋勇抵抗周边民族长达2000多年压迫的事实,用强有力的史实和逻辑更正了人们对中亚文明落后这种一刀切的既定认知,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当今我们用多元化的思维和包容性的态度认识和处理不同地区的矛盾和冲突有重要帮助。
4. 中亚从被孤立的、局部的、被忽视的地区转而成为理解世界文明的中心。
本书以中亚游牧民族为圆心,用全球史观来看中亚地区,将中亚历史置于整个世界历史框架之中,中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的、被忽视的地区,而是理解文明历史的中心。
5. 透过历史,找到人类文明进程和人类动机背后的力量。
在进行如此宏大历史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人类行为有着特别的持续性,人总是习惯做同样的事、倾向于模仿他人,真正的巧合在历史上很少见,比如车具和轮子的发明、借鉴、模仿与传播。人类行为在如此广袤的时空中展示出一致性,显然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起源。作者穿过历史和神话传说,挖掘人类文明进程背后的推动力量。
6. 荣获R.R.霍金斯奖(世界历史与传记方向)。
R.R.霍金斯奖旨在表彰艺术与科学所有学科领域的杰出学术作品。本书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信息,荣获R.R.霍金斯奖(世界历史与传记方向)。
林子HL 2020-10-16 07:25:47
很不错的作品,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