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与艺术结缘互补的新时代。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认为高等教育一定要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说,人类思维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人的每一次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三种交错在起作用。比如人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要伴随形象(直觉)思维,甚至还要有点灵感(顿悟)思维。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创造性见解,百分之七八十,靠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动(敢于假想、勇于浪漫),令百分之二三十的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发挥到理想的极致,从而产生独到的见解。因此,高等教育要使科学与艺术结缘互补,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二、艺术学是干什么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之为人,就因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只需要物质地把握世界,人是高级形态的精神动物,需要用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坚守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这就是艺术。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只有人类才需要艺术。理工科高等院校也离不开艺术,麻省理工学院就很高明,学校董事会每年动用很大一笔资金,聘请全世界十位左右的顶级艺术家,包括钢琴家、小提琴家、声乐家等,其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在学校里营造一种艺术氛围,每学期轮流举办几次讲座,让理工科学生都来感受一下世界上一流的艺术是什么样的。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和对艺术的介绍,开发莘莘学子的智商与情商,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文联)只有二十几个人,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再往下,田汉分管戏曲,夏衍分管电影,阳瀚笙分管话剧兼任秘书长,赵树理从山西调进北京分管曲艺,没有一个不是深谙艺术规律的大家。虽然当时只有二十几个人,但是对于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与鉴赏思潮,洞若观火,了然于心。他们写出文章,发出声音,影响全局,成为理论导向、学术导向和思想导向。现在中国文联的队伍浩浩荡荡,拥有十三个协会、三十余种刊物、多家出版社,但是真正对每一条“战线”的创作与鉴赏思潮,对艺术学的学科建设调研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这确实值得反思。这才是十三个协会最本质、最重要的任务。
二、艺术学是干什么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之为人,就因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只需要物质地把握世界,人是高级形态的精神动物,需要用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坚守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这就是艺术。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只有人类才需要艺术。理工科高等院校也离不开艺术,麻省理工学院就很高明,学校董事会每年动用很大一笔资金,聘请全世界十位左右的顶级艺术家,包括钢琴家、小提琴家、声乐家等,其目的就在于让他们在学校里营造一种艺术氛围,每学期轮流举办几次讲座,让理工科学生都来感受一下世界上一流的艺术是什么样的。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和对艺术的介绍,开发莘莘学子的智商与情商,提升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文联)只有二十几个人,主席郭沫若,副主席茅盾、周扬。再往下,田汉分管戏曲,夏衍分管电影,阳瀚笙分管话剧兼任秘书长,赵树理从山西调进北京分管曲艺,没有一个不是深谙艺术规律的大家。虽然当时只有二十几个人,但是对于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与鉴赏思潮,洞若观火,了然于心。他们写出文章,发出声音,影响全局,成为理论导向、学术导向和思想导向。现在中国文联的队伍浩浩荡荡,拥有十三个协会、三十余种刊物、多家出版社,但是真正对每一条“战线”的创作与鉴赏思潮,对艺术学的学科建设调研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这确实值得反思。这才是十三个协会最本质、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