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本书的使用方法 以古代复兴为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 14世纪后期—16世纪 列奥纳多·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 拉斐尔·桑西 提香·韦切利奥 桑德罗·波提切利 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 15世纪—16世纪 阿尔布雷特·丢勒 彼得·勃鲁盖尔 / 希罗尼穆斯·博斯 从唯美的风格向繁杂多样的风格转变——矫饰主义 / 巴洛克风格 16 世纪—18 世纪前期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约翰内斯·维米尔 乔治·德·拉·图尔 / 米开朗琪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彼得·保罗·鲁本斯 / 克洛德·洛兰 埃尔·格列柯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 喜好曲线的典雅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 18世纪 弗朗索瓦·布歇 让·安东尼·华多 /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让·西梅翁·夏尔丹 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 / 尼古拉斯·朗克雷乔舒亚·雷诺兹 托马斯·庚斯博罗 / 威廉·荷加斯 卡纳莱托(乔凡尼·安东尼奥·康纳尔)/ 乔瓦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罗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理性、严谨的古典回归——新古典主义 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雅克·路易·大卫皮埃尔·保罗·普吕东 安托万·让·格罗 约翰·海因里希·富塞利 威廉·布莱克 戏剧性绘画的复活——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 世纪中期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约翰·康斯太勃尔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菲利普·奥托·朗格 欧仁·德拉克罗瓦 泰奥多尔·席里柯 休伯特·罗伯特 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 如实地描绘眼见的情景——现实主义 19世纪 让·弗朗索瓦·米勒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 泰奥多尔·卢梭 居斯塔夫·库尔贝 奥诺雷·杜米埃 追求光和色的个性派集合——印象派 19世纪后期 爱德华·马奈 克劳德·莫奈 世界名画赏析之一 卡米耶·毕沙罗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埃德加·德加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 贝尔特·莫里索 玛丽·卡萨特 欧仁·布丹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色彩理论形成的“点描法”——新印象派 19世纪末 乔治·修拉 保罗·西涅克 近代绘画鼻祖、三位伟大的个性画家——后印象派 19 世纪末—20世纪初 保罗·塞尚 世界名画赏析之二 文森特·梵高 界名画赏析之三 保罗·高更 6 描写看不见的幻想和神秘——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奥博利·比亚兹莱 居斯塔夫·莫罗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 爱德华·伯恩·琼斯 奥迪隆·雷东 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 皮埃尔·博纳尔 爱德华·维亚尔 / 莫里斯·丹尼斯 表现内心的感情而非表面——世纪末艺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埃贡·席勒 爱德华·蒙克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埃米尔·诺尔德 阿尔丰斯·穆夏 宣告解放丰富的色彩,拉开新世纪的序幕——野兽派 20世纪初期 亨利·马蒂斯 乔治·鲁奥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 安德烈·德朗 将主旨分解再重构——立体主义 20世纪前半期 巴勃罗·毕加索 界名画赏析之四 乔治·布拉克 费尔南·莱热 罗伯特·德劳内 聚集在巴黎的各国年轻艺术家们——巴黎画派 20世纪前半期 马克·夏加尔 阿美迪欧·莫蒂里安尼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莫里斯·郁特里罗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 不拘泥于事物本身,直接用形态和色彩展现在画面上—— 抽象派 20世纪前期 瓦西里·康定斯基 保罗·克利 彼埃·蒙德里安 潜意识下画出的意象——超现实主义 20世纪前半期 乔治·德·基里科 马克斯·恩斯特 雷尼·马格利特 萨尔瓦多·达利 胡安·米罗 自由地描绘意象的艺术家们——战后?现代美术 20世纪后半期至现在 杰克逊·波洛克 弗朗西斯·培根 维克托·瓦萨雷里 卢齐欧·封塔纳 安迪·沃霍尔 罗伊·利希滕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