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训练更“挪威”
此时正是挪威卑尔根晚春的雨季,这意味着雨水会连绵不绝地持续好几天。我正坐在一家小咖啡馆里,与铁人世锦赛冠军及 2021 年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冠军克里斯蒂安·布鲁门费尔特(Kristian Blummenfelt)共享咖啡和碳水化合物。他望着窗外,思索着这场倾盆大雨是否会稍作停歇,抑或家乡会一如既往地以湿寒来迎候他今天计划中的轻松慢跑,他近期的大多数训练都受到了这样的“冷遇”。
布鲁门费尔特抬头望着被云层笼罩的弗洛伊恩山(Mount Fløyen),山体朝向卑尔根旧码头的一侧是陡峭的悬崖,给人一种压迫感。他说:“我们还是出发吧,看这情形雨是不会停了。”
那天早些时候,在一个雨势渐弱的短暂时段,我问过布鲁门费尔特,他下午跑步的时候能否带上我一起,他反问道:“你现在状态怎么样?”
作为一名纯粹的平庸型耐力项目选手,这个问题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要知道,提问者可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耐力项目选手之一。我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按照我们芝加哥的标准,我的状态还算不错,但如果以挪威的标准来衡量,就不太行了。他似乎并不太担心我的配速,因为那一周毕竟是他 2022年全年计划中为数不多的轻松慢跑期。我也向他保证,先 5 公里上山再 5公里下山的话,我肯定不会拖他的后腿。
他此时居然还记得我的请求,并没有打算放过我。我却极力想找个借口躲过这次雨中跑,于是我说:“我没有防雨的装备。”他拿出一件看上去就很高档的防水风衣,上面有他的十几家赞助商的标志。我又说:“我的鞋子不防滑,在鹅卵石路面上跑步我会摔倒的。”他回应说:“其实路上没有什么鹅卵石。”
看来这次跑步我是逃不掉了,而他也绝不会因为这场雨就放弃一次轻松慢跑,很显然,他从未想过放弃。
布鲁门费尔特完全无法忍受挪威的气候,所以他把每年回来居住的时间压缩到仅仅三周,但这并不能切割他与挪威户外传统之间的联系。天气是无法选择的,很多时候挪威的天气都相当糟糕。对此,挪威人的应对方式就是保持运动状态,并在运动中保持速度,数百年来他们一直精于此道。
我本以为与奥运金牌得主在雨中奔跑近 10 公里的山路将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训练之一,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处于自己的舒适圈内,布鲁门费尔特当然就更加游刃有余了。他当天的训练计划是 1 小时的轻松慢跑,别无要求,因此我成了他最理想的训练搭档。
当我们在码头附近快要结束跑步时,一群撑着伞的年轻人走过来用挪威语高喊着什么。就在前一天,我问过布鲁门费尔特,他是不是卑尔根最出名的人,他回答说根本没有人会认出他。我当时完全不相信,现在则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些对着我们呐喊的人显然认出了这位新晋的挪威奥运传奇选手。
但是,当我询问那些年轻人是否知晓布鲁门费尔特时,他们却纷纷摇头。他们之所以兴奋地叫喊,只是因为看到在这般恶劣的天气下,仍有人坚持训练,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布鲁门费尔特对此深感欣慰,他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而且他也不愿意被认出来。他日复一日地在训练中探索自己的极限,他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远比被家乡人认出来更为重要。
我告诉这群年轻人,布鲁门费尔特是 2021 年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的金牌得主,这激起了他们更加热烈的欢呼。随后,我们和孩子们告别,各自继续前进。如果我们是在芝加哥的倾盆大雨中奔跑,确实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疯子”,甚至有可能遭到警察的盘问。而在卑尔根,即便是陌生人,也会热情地为你打气,就像在马拉松比赛的最后一公里为选手加油一样。
挪威人将大自然和运动视为生活的基本原则,这在其他文化中并不多见。正因如此,挪威才能成为冬奥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这种耐力项目上更为出色。这样的成功不仅深化了挪威对体育科学创新的理解,更激发出他们在这一领域继续拓展的雄心,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并培养出更多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近年来,挪威一些夏季体育项目的选手进步神速,开始与冬季体育项目的同胞们并驾齐驱,挪威训练法也因此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在帆船项目上早已有了辉煌的成就,后文将详细探讨。特别是自 2020 年以来,三位杰出的耐力选手将挪威训练法推至聚光灯下,他们是前文提及的布鲁门费尔特、他的训练搭档古斯塔夫·伊登(Gustav Iden),以及田径新星雅各布·英厄布里格森(Jakob Ingebrigtsen)。这三位天才型选手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采用了相似的训练方法。他们的训练量极大,对训练强度的控制严格得令人难以想象,并且确保不忽略任何一项人体生物学数据。
布鲁门费尔特、伊登、英厄布里格森以及本书提及的众多选手的训练方法,我们业余选手难以效仿。换言之,我们不可能拥有像他们那样充分的时间、能量或资源。尽管他们的教练声称,他们跻身全球最优秀的耐力选手之列并非因为具有特别的天赋,但其实在后天努力方面,我们也没有能力完成他们所经历的训练。然而,挪威训练法的核心在于探索如何让科学更人性化,更加关注个体独特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使每个人的身体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向这些教练学习,让自己的训练“更挪威”、更聪明、更精准。
与世界其他顶尖选手所采用的训练法相比,挪威训练法并没有颠覆性的差异,而且除了挪威选手,很多选手也都有各自的个性化版本。挪威训练法并非一种一劳永逸、一统天下的万能训练法,也无法终止关于最佳耐力训练法的争论。然而,在与践行这种训练法的教练和选手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挪威训练法的关键在于关注个体的需求,并制订一个既适合当前个体又关注长远目标的精准训练计划。最有效的训练计划应该是针对特定选手量身定制的,无论你是奥运冠军还是渴望突破自己的业余爱好者。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训练需求对挪威训练法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当你处于业余选手的顶尖水平时,这些调整可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优势。你可以学会如何利用海拔和温度条件来提升自己的训练效果。通过监测血乳酸水平,你可以让训练更加精确。你还可以学习如何将双阈值训练融入日常训练中,在压力和恢复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本书深入剖析了挪威训练法的真谛与误区,探讨了它的起源以及它随着现代体育科学发展而发生的演变。这种训练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疯狂的热议,无论采用该方法的选手的比赛结果如何,总会引发人们对这一方法有效性的质疑。挪威训练法也因此得到了显微镜级别的细致剖析。但是,当你从宏观角度进行审视时,会发现新一代的挪威选手和教练的崛起,以及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训练理念,都是历经长时间沉淀的产物,且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本书将以历史为起点,最终深入科学层面,而在中间这段旅程中,我们将遇到一些非凡的人物。
我们最初的起点是“文化”,这是培育世界级选手的最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