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中国博物馆镇馆之宝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710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4-08-10 04:10:05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曲康维
  • ISBN:978757720573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在中国,每个省份和地区都有连绵不绝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而了解一片地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从那些看似寂寥无声的文物中找寻鲜活的文化与艺术基因,从而感知脚下的土地。

本书开篇为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艺术门类导读,包含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的基本知识与赏析要点。而后,全书遴选了21家国家级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阐述了每家博物馆的创建历史、收藏特点、建筑特色等。同时,本书由专业作者对200件堪称国之重器的精品文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解读,能够令读者沉浸式地感受精彩纷呈的国家宝藏。

筑梦江海,馆藏古今。在这个博物馆集群中,透过一件件文物,即可领略横亘千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瑰丽与精妙。


作者简介

曲康维,1992年生于山东莱阳。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师从黄小峰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美术史。2018-2022年就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师从李凇教授。在学期间,曾获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公费奖学金、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博士论文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在《美术》《外国美学》等发表有论文数篇,译有《艺术中的东方与西方》(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版),参与Sarah Ward主编Materiality of Sino-Foreign Maritime Cultural Exchange(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24)。

冯翰林,艺术史独立学者。1993年出生,现居北京。本科、硕士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师从于邵彦教授??下,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曾发表《子明本印章再讨论》(《荣宝斋》2016年7月刊),《变形与摹仿——传世系列作品再谈》(合作《荣宝斋》2016年9月刊),《打乱、重组与解读——对石恪款画题的再考证》(《中国美术》,2018年6月刊)等论文数篇。参与编写文集《月明十二楼——解读元画》(人??美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专著《清明上河图》(北京出版集团联合意外艺术出品,2017年出版)、《伟大的中国绘画:图解传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2022年出版)。


编辑推荐

1. 一个21座国家级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组成的纸上博物馆集群。

(1)全书立足国内博物馆为策划基点,从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4家一级博物馆名录中遴选19家,其中既有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样最高级别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有8家中央地方级共建博物馆,还有3家中央地方级共建博物馆重点培育对象。额外选取两家全国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永乐宫与莫高窟。

(2)全书力图透过博物馆背后曲折的建馆故事,展现中国辽阔地域的文物特色及其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书中选取的博物馆,既有以代表北方辽河文明的辽宁省博物馆,又有远达宝岛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既有西域文化聚点的莫高窟,也有反映西南地域特色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有代表传统中国士族文化收藏的江南重镇——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以及苏州博物馆。

2. 优中选优,甄选200件镇馆之宝。

书中选取的200件文物均名列博物馆官方公布的镇馆之宝名单中,是各大博物馆当之无愧的当家明星藏品!其中近半数文物还名列《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逐一解读镇馆之宝们的前世今生。

3. 作者专业水平在线。

本书力邀在中国美术史深耕多年的青年学者撰写,知识硬核,文笔流畅,通俗易懂。

4. 特设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四大传统艺术门类导读版块 。

快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的特点与基本常识,便于读者畅游纸上博物馆集群。


下载地址

序言

博物馆起源于人类对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与利用实践。从词源学来讲,“museum”来自希腊语中的“mouseion”,原指供奉象征灵感与艺术的女神缪斯的神庙。公元前3 世纪建立的缪斯神庙被看作博物馆的起源。直到17 世纪,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成立,“museum”才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因此,“博物馆”在中国,语汇本身是舶来品。但在古代中国,我们的先人完全拥有可以媲美博物馆的场所。文献记载中以“馆”“阁”“殿”“斋”“堂”为词缀的收藏地点,如唐代的“凌烟阁”,宋代的“稽古、博古、尚古”三阁、“宝晋斋”,明代的武英殿,清代的“三希堂”等官方与民间私人的保存文物场所,其体系、性质与近现代的博物馆力主倡导收藏、保护、修复、鉴赏的目的类似,并且还衍生出颇成体系的造册账目——著录。而能够使这些“馆”“阁”“殿”“斋”“堂”名传千古的必然是其中收藏的奇珍。宋四家中米芾的“宝晋斋”曾藏有“二王”之一的王献之《十二月帖》;风俗画的巅峰之作《清明上河图》曾万分寂寥地待在明代的武英殿里;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私人收藏家清高宗还将收藏着东晋琅琊王氏一族的《中秋帖》《伯远帖》《快雪时晴帖》的养心殿西暖阁命名为“三希堂”……此类案例在中国古代鉴藏史中不胜枚举。可以说,中国古代丰富且悠久的鉴藏史早已为现代博物馆奏响了前奏。

近代中国,随着西学东渐之风日盛以及“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之推广,现代西方博物馆的观念与形制开始进入中国,特别是西方博物馆所提倡的“启蒙”思想,使得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创建主旨不再局限在古代中国的文物鉴藏。1868 年法国人韩德在上海修建的徐家汇博物馆和1874 年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建的上海博物院,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年代较早的综合性博物馆。而晚清的爱国实业家张謇所创建的南通博物苑则是第一家真正由中国人自己筹建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藏品分天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尽管规模狭小,但也是开风气的榜样。民国时期,公共性作为核心观念进入中国博物馆的建设,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1914 年古物陈列所、1925 年故宫博物院这三家国立博物馆是当时以国家本位为创办主旨的典型代表。这些博物馆的藏品很大程度上与皇家宫苑、园林对外开放有密切关系。1925年,紫禁城正式售票对外开放,那些曾经秘而不宣的奇珍异宝正式成为国民共同享有的文化财产。与此同时,地方公立博物馆开始兴建,如河南博物馆(今河南博物院前身)、浙江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前身)、山东博物馆等,又如东北伪满洲国“国立博物馆”(后来的“奉天分馆”),这些博物馆多以收集地志文物,并以保存、陈列为主要功能。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77 座,基本的博物馆内部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个时期,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河南博物馆和安徽图书馆所藏的书画、青铜器、玉器、瓷器精品还远渡重洋,赴英国伦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及其巡展。这是中国的历史文物第一次在西方公开展出,并震惊了西方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博物馆距离我们现在漫步时的样子更进了一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相关文件,兴起了各地建立地志性博物馆的热潮。稍晚于1958 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创办展现了中国考古与文物工作的成果。特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古代中国”,时至今日都是参观国家博物馆必看展览。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大众文化需求的提升,全国地志性博物馆的创建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愈加完备。囿于文物收藏的数量激增与保护需求不断扩大,许多地志性博物馆对展馆还进行了扩建,侧重突出地方历史与文化、艺术特色的表现。因此,我们能够在地志博物馆中看见了造型凝厉的三星堆文化青铜人像、象征着华夏文明起源的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风云诡谲的荆楚文化的虎座凤架悬鼓、展示骏马凌空扬蹄飞奔的马踏飞燕以及其他随着历史岁月变迁在这块土地上产生或流入的其他珍宝。

综上,本书综合博物馆学、考古学、艺术史等不同文博学科研究后的既定成果,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4 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选取21家。其中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这样级别较高的国家级博物馆,还有八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即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三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还有称得上文物大省的山东博物馆、河北博物院;颇具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及仅一峡之隔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我们根据博物馆学学科中对藏品的定义与分类,还选取了两家别具特色的博物馆:永乐宫和莫高窟。两者不仅分别代表了中国道教壁画艺术与佛教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且因自身的建筑与遗址本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中的文物、国宝中的国宝。

博物馆里必须要有珍宝才有趣。本书在陈述21 家博物馆创建故事的同时,参考每一家博物馆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与馆方公布的“镇馆之宝”的名单,详解了200 件“镇馆之宝”的传奇故事。这些“镇馆之宝”中,包含书画、雕塑、青铜器、瓷器、玉器、漆器、金银器、家具、织物、乐器、古籍等不同门类,其中有属于基本陈设的长期藏品,也有不定期展出的稀珍。它们既是博物馆的明星担当,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与艺术的见证者。另外,为了方便读者对中国古代艺术基础门类加以了解,全书在正文之前为青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四个门类设置了导读页,呈接对正文中各类器物的赏析。

能够使翻开本书的诸君从中领略中国博物馆中蕴藏的历史与文化力量之美,便是写作本书的朴素愿望。


目录

导读:

中国传统艺术分类鉴赏....012

青铜器艺术赏析

陶瓷艺术赏析

玉器艺术赏析

书画艺术赏析

国家文化的会客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062

独一无二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090

海上巨擘

上海博物馆.......................... 150

烟雨六朝中的琳琅

南京博物院.............186

三湘四水,鼎盛洞庭

湖南博物院............210

北方重镇

辽宁省博物馆...................... 234

闪烁千年华夏文明的光芒

河南博物院.......................... 272

古都明珠

陕西历史博物馆................... 292

荆楚长歌

湖北省博物馆......318

沁润千年的越地古韵

浙江省博物馆..........348

晋地宝藏

山西博物院.........374

西南奇珍的重镇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398

古都文脉

首都博物馆.............414

齐风鲁韵

山东博物馆.......................... 432

燕赵集萃

河北博物院.......................... 454

金石渊薮

西安碑林博物馆................... 472

藏在白墙黑瓦里的江南之美

苏州博物馆.......................... 504

守护沉睡3000 年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博物馆...................... 530

宝岛集珍

台北故宫博物院..546

千年佛教艺术的明珠

莫高窟................................. 588

玄妙入真,道教艺术的执牛耳者

永乐宫................................. 618

参考文献............................. 636


短评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