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起“股权投资的‘寒冬’已来临,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办”。我也经常被人询问,家庭有一些存款,但是不知道投资什么好。不少中小企业主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炒股的股民聚在一起,会讨论买哪只股票更合适;公募基金的基民聚在一起,会讨论购买哪位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收益会更高……我们曾见证有人抓住一个机会就能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但也看到不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我们曾见证有人参与一家企业的股权投资后就实现了阶层跨越,也曾听闻更多的股权投资项目失败;我们知道有人连续买对两三只股票就实现了财富自由,也看到更多的人从股市中铩羽而归,甚至因此背负债务……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是否能够从中找到规律性的、可复制的投资方法来给我们做出指导呢?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居民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在不同的年代是不一样的。20世纪80年代,财富主要来自贸易,人们利用信息不对称、价格双轨制,将海外的商品进口到国内,将沿海的商品销售到内地,就能够赚到钱。20世纪90年代,财富主要来自制造业,当时国内物质不丰富,只要能够将需求商品生产出来并销售出去,就能够赚到钱。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财富主要来自自然资源及衍生的产业,比如煤炭、房地产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等,利用我国生产规模急速扩大以后对生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在此过程中居民积累财富后对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消费市场规模急速扩大。2010年以后,随着股权时代的开启,不少人的财富增长就主要来自投资。
我自己在汽车零部件、化工、农业、食品、国际贸易和电商等行业负责过企业的具体经营,尽管得到过各种教训,但在负责各个企业的经营期间,都曾将某一方面的业绩做到过国内同期同行业前三位;我也曾在外资投资公司担任首席投资官,还担任过国内管理规模靠前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我还先后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中工作过……在此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企业经营管理的要义,探索如何才能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取得在行业中的比较竞争优势,创造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并赢得社会尊重。自己多次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连续创业;在从事投资工作的多年里,我也一直思考投资的要义,分析如何结合自身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获得满意的回报,并造福社会。
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基于自己已经获得了汽车摩托车制造专业的文凭,在工作和创业之余,我先后获得了工业企业管理和会计两个专业的自学考试文凭。在将跟随我到四川绵阳的家人和亲戚全部安顿好以后,又脱产考上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希望自己能够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又经过几年的实践,从民营企业到中外合资企业,其间曾放弃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抛出的出资成立10亿元产业基金的橄榄枝,出任外国投资企业的中国公司首席投资官,又担任国内规模靠前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随后再创业……但我始终还是认为自己的投资思想不成体系:浮于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浮于自欺欺人的喧嚣,浮于细枝末节的 “术”,未能找到冰山下深层次的本质的 “道”。
相对于经济和金融,目前针对投资的研究较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少人将投资当成金融,甚至用金融的方法来做投资。事实上,从学科上来讲,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具有很大的不同。用通俗的话来说,经济学是总结过去经济现象中的规律,讲述经济未来的理想状态,侧重解释过去;金融学是研究“钱”的融通,是调整现在经济的运行,侧重调整现在;投资学是研究 “钱生钱”,是描绘未来经济的状态,侧重预测未来。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经济是肌体,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投资是经济的造血中心。用一个共性的词来描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那就是:经济是由过去的养分组成,金融是承载现在经济的养分,投资是生产未来经济的养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担任民建中央主席时,我在清华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被吸纳加入民建组织。成为民建正式会员不到一年,我就被任命为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制造业组秘书长,这让我对民建组织和相关人员深怀感恩之心。当自己痴迷于所研究的问题,但对研究方法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了解到由成思危先生担任首任院长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科技部开办了科技创新管理博士班。于是便再度放下工作,脱离喧嚣,沉下心来,考察了10余个国家的多个行业发展脉络,研究了国内现阶段 20余个行业的本质,并申请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基于自己多行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多专业的系统理论学习,以及多年的投资经验,期望能从方法论上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可复制的投资思想体系。
从2016年开始起心动念,不断构建、不断否定、不断验证、不断探寻,在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汪寿阳院士的一再鼓励之下,于2021年9月开始动笔撰写本套书,完全脱产写作一年有余,写作期间日夜颠倒,经过多次大幅度删减,才初成体系,创造性地总结出了 “行业本质决定企业盈亏数量级、左右企业存亡”的全新经营理念。
本套书基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行业本质甄别行业,用行业本质筛选行业中的企业,用常识分辨系统性风险,用底层经营数据鉴别企业,从能否增加社会福利和企业能否持续盈利的角度,结合民间谚语,来思考决策的投资方法。
以一孔之见,从投资决策者的视角,检验提出的方法,引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民间谚语和自身亲历的案例,验证如何把握行业本质,规避系统风险;研究如何快速筛选项目,提高投资成功率和回报率。
以一叶知秋,用亲身经历的数十个案例,对照提出的行业本质,阐述过去和现在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沉浮起落的缘由;管中窥豹,运用该方法指导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经营事半功倍。
本套 《投资新思路》的主要观点有:
行业本质决定企业盈利亏损的数量级,左右企业的存亡;
从事强周期性行业的企业,CEO经营能力比管理更重要;
管理层能力影响投资绩效,CEO的特质影响并购的效果。
产业资本转型金融资本,是向下俯冲;
金融资本转型产业资本,是向上仰攻。
金融资本渗透产业资本,若在产业中没有根基,注定要失败。
多元化成功的诀窍就是进入利润率更高的行业。
从低利润率行业转型到高利润率行业,是向下俯冲;
从高利润率行业转型到低利润率行业,是向上仰攻。
赚钱的生意都不苦,苦的生意都难赚钱。
股权投资是越老越吃香的 “白发行业”。
创造项目的能力比抢项目的能力更重要。
投资需要理解产业、懂得经营、熟悉管理、了解趋势;不仅要摸准宏观经济的脉搏,还要进行中观的资源整合,做好微观的经营管理,又要抬头看行业发展的趋势,更要掌握行业本质,从而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和收益倍数。
投资的规范性或从业经验都是“术”,在从业的过程中都可以习得和完善;能否看见、看懂、判对、投准、赋能、协同、陪伴,才是 “道”,这需要商业天赋、产业背景、管理经验、宏观判断、跨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的支撑。
评价投资能力,不能只看投资“明星项目”和IPO项目的个数和回报倍数,还要看投资人从业以来或者机构开业以来投资的总体成功率、回报率和投入资本分红率(DPI);投资在精不在多;复合背景比单一背景投资人的收益高30%以上。
在欧美和日本,从事投资的人们,多数都具有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产业成功经历,在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产业背景之后,再从事投资。投资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这与我国现阶段投资从业人员的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抓住行业本质、看清趋势、守住常识、利于社会,才能规避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
人到中年,是做事的黄金时期。当看到部分企业经营存在无谓的浪费,个别投资走向歧途,不少投资者陷入迷茫,我再次毅然放下工作,将作息日夜颠倒,静下心来完成这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复盘自己经历的部分案例,不仅为自己以后的旅程开示,也为其他有缘人借鉴。
原计划写一本 《投资虚实之间》,从2016年起即开始构思,酝酿五年,将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提炼观点,不断结合理论对照案例进行验证,再提炼投资理论体系。到2021年9月,感觉投资体系似乎成熟以后,开始撰写本套书。随性所至,完稿后字数过多,于是就打破文章原有的逻辑和结构,拆分成现在的三本,又补充部分章节内容和案例,构成本套 《投资新思路》。为了这套书的单本独立成册,存在部分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次分析,部分章节逻辑不甚严密,甚至写作比较跳跃的问题,敬请广大读者谅解。为更好地探寻投资之道,提高投资收益和企业经营效益,欢迎朋友们参与 《投资新思路》后续系列丛书写作,共同为提高投资收益和企业经营效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这些年我沉下心来做研究和攻读博士学位,考察了10余个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几十个行业,对比研究了国内现阶段20余个行业的本质,自己投资的股权类项目数量不多,金额也不大,但至今没有投资失败的案例。从总体上看,自己投资的股权项目账面投资收益可观,近六年的投入资本分红率(DPI)超过行业一般水平。随着未来股权类投资项目退出的增多,我相信DPI将持续走高。
2022年上半年,我在撰写本套书期间,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数份社情民意文章,其中 《关于禁止融资企业参与金融投资促进经济“脱虚返实”的建议》《防止企业财团非理性多元化扩张阻碍创业创新并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的建议》《关于停止执行房地产开发70 90政策的建议》《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等文章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
本套书引用了大量例证、数据和学术研究成果,来说明现在部分经济现象背后的成因、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以及我们可以选择的应对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没有寒冬,只是行业有周期,板块有轮动;只要我们能发现行业本质,看清行业周期规律,踩准板块轮动方向,就能够让资本持续造福社会。因此,我希望本套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和政府经济部门的有关人员有所裨益,希望能够增强大家对“赚钱”的信心,帮助投资人提高投资成功率和回报率,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