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咨询室里见过的最撕心裂肺的来访者莫过于那些失去或幻想失去另一半的人。对这些人来说,这种关系的破裂所引发的情感痛苦和压抑会让他们产生难以忍受的抛弃感、背叛感、操纵感和情绪剥夺感。
有时候,这些痛苦的感觉会转变成消极的应对行为,例如不停地自责、总是迎合他人的需求、刻意地回避问题、对伴侣过于警惕或依恋、无休止的怀疑、反复琢磨报复,甚至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和自残行为。
如果我们的童年充斥着大量的消极经历,如失去亲人、被忽略、被虐待,或者觉得自己不被爱、不受欢迎、不够优秀,那么对我们来说,想要建立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通常,在童年阶段因关键情感需求未被满足而导致的应对方式将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大脑的生存系统,当我们面对或感知到威胁时,它们就会充当我们的自动导航仪。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我们被伴侣抛弃时,那些孤独、羞耻、自卑、抛弃、拒绝和多疑等一度难以忍受的感觉就会被触发。这可能会快速激活你的应对方式,但讽刺的是,即使是早期的一些有益事件都可能成为自我挫败的元素,它们甚至会进一步加剧痛苦、绝望的感觉。这本书将会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一情况。
在治疗自恋者的过程中,自恋者的伴侣也会来寻求我的帮助,这是很常见的事。自恋者们(尽管有时他们确实很迷人)除了感到低人一等和自己不被人爱之外,也总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冒犯者”的威胁和贬低。如果自恋者们还受到早期照顾者的虐待或抛弃,那么失去另一半的幻想就会给他们造成难以想象的、超出合理范围的恐惧和悲伤。
他们还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和信念:“这简直就是毁灭性的……虽然我的母亲的确很苛刻,但这不就印证了她的话吗?在我这一生中,母亲总是提醒我还不够好、做事总是让人不满意。”“也许这是我活该。兄弟姐妹(或同龄人)嘲笑我、欺负我都是应该的,因为我压抑……或者因为我聪明,或者因为我戴眼镜,或者这就是我的命吧。”她说这一切的时候,泪水流满了整个脸庞,她的内心也在撕裂着。
斯凯恩一直是图式疗法(Schema Therapy)的实践者和教育者,她为读者提供了缜密的指导,呈现了明确的工具性指南,帮助他们治疗创伤。这些是改变自动行为反应的有效策略,是扭转偏颇生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为亲密关系这一主题带来了新的启发。
我很高兴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坚信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害怕被抛弃而不断挣扎的人,也非常适合那些失去爱人而痛苦万分的人。这本书还能帮助那些一直被放错位置的人(或未获得应有对待的人)。本书将成为我们的强大战友,也必将是无与伦比的“真相帝”。它将无愧于“健康之音”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