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 000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我们思考、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就有必要回顾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大事因缘”,哪怕是非常简要、粗略的回顾。
但这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事情,当然更不是我这等无知者仅凭“无畏”、想干就能干成的事,更何况实在也没有谁要求、布置我去这样做。于是,我一度甚至以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本身就近乎无事生非。
人们写书,总是基于各种各样高远的理由,而我的理由,倘若坦然地说,竟然是时时感到无聊——如果用雅致、时髦一点儿的说法,这感受大概就是所谓的“寂寞”。
有一段时间,就因为寂寞的缘故,我把古代的奏章找出来抄写,从《商君书》到康有为的《上清帝七书》。我抄书的地方就建在清代成亲王永瑆旧宅的废墟上,夜里,这园子里是一个人也没有的,从古树的缝隙里能够看到对面圆明园寥落的灯火。秋天的夜空,如同无际的大海,月明时的窗外,云在天际走,仿佛沧海上行着的帆。四周一片静谧,而心就这样沉静下来。
IV 龙兴于寂寞与沉静中,我时时感动于前人的勇毅与艰难,慨叹于他们的走投无路与奋然前行,同时感到了更大的寂寞,竟然想起了这样的话:“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无语。雁不到、书成谁与”——沉静下来,就似乎听到远山远水隔不断的呼唤和呐喊,而这呼唤和呐喊又时时使我在平静中感奋,于寂寞里惊怵。
到了这个岁数,年轻时经常走动的朋友,因为“忙”的缘故,彼此早已不大走动了,而这也许更是因为心的隔膜,彼此早已没有什么可谈,枯坐着避过对面的眼神,使我时时感到时光不能忍受的漫长,同时分明感到:正是这样虚浮的时光,将我们与历史、与远山远水的呼唤和呐喊隔绝开来。终于来了一位,是多年前也在这院子里常常谈天的,只是自他担了要任后,已很少来往了。那天夜里,偶然从楼下经过,他看到只有我的屋子还亮着灯,忽然就踱上来。开门后,彼此默然良久——从眼神里,我分明感受到了他的疲惫和寂寞。“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啊!”他翻了我的笔记,断然决然地鼓励说——这语调,仿佛间使我想起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忽得一振,但彼此看着对方灯下的华发,情绪随即暗淡下来,我低声说:“而我倒是觉得什么意义也没有……何况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只是无聊而已——”“嚯!‘大事因缘’——你起码可以给学生讲它一两件,这对年轻人是很有好处的。”“没有人爱听的,现在的学生,你是不知道的——”“现在又怎么样呢?青年学生,就像当年的你我,总是追求有意义的。
一般JK真砂清 2019-09-21
n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