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作为这本书的可能读者之一——对哲学的了解少之又少,那么你多半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要学习哲学,要以哲学的方式来思考?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哲学是什么。然而,要回答哲学是什么却又并非易事。假如仅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其定义为“爱智慧”(Philosophy意即Love of wisdom),那么在我们大多数人尚且对哲学研究些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科学、宗教之间的边界又在哪里等都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定义就显得太过宽泛了。当然,不甚明了倒不是说我们一直就缺乏对哲学这一概念的描述,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这个语词的描述和使用太过丰富了!因为在这里,“哲学”不仅仅用来意指发端于古希腊的某种学问,还常被广泛地用以“装饰”各种看起来玄奥的言说。即便如此,既然我们要在本书中展开一系列的哲学思考,就不能回避这个基本问题。对概念的澄清源自于对概念的定义,为此我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定义是这样的:哲学是借助经验的、理性的、直觉的思维途径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价值论等问题的思辨过程。假如你认为这个定义有些长,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部分:哲学是思辨的过程;借助于经验、理性与直觉;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价值论等问题。如此一来,我将先从最后一个部分(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开始,继而去考察思维所要依赖的那些途径,然后揭示这一定义的主干——哲学是思辨的过程的蕴意。哲学所涉及的问题
从可观测宇宙的这一端到那一端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但若要问时间是什么,这就是哲学问题了。具体而言,时间是真实独立的存在吗?还是它只不过是一种运动的绵延所产生的幻觉?在哲学上,这类问题属于研究事物之所是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问题。换句话说,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追问时间是什么其实就是在追问时间的存在与否,以及它的本质。更一般的,通过对事物之所是的追问,哲学家们归根结底想要搞清楚的是——存在是什么。
应当说,形而上学的问题领域一直处于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关于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他所谓的“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不仅包括对“存在之为存在、存在什么以及存在物的属性”等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作为“不动的动者”的神学研究。当然,经过中世纪及近现代以来的思想积累,形而上学更是超越了古希腊时期所涵盖的那些思辨内容。
ZWQCAWYS 2020-12-01 17:35:27
书的质量超超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