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从2004年到2018年,我一直在中兴通讯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期间研究院的名字换了几回,但是工作内容基本没变,始终围绕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去设计和开发几十种业务产品。2005年我申请了“利用智能网实现语音识别自动拨号”的技术发明专利,那年科大讯飞研究院才刚刚成立。2011年我所在的团队研发的语音信箱业务已经服务全球超过1亿人,那年微信才上线。
在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仔细研究发现:所有技术都在为“数据产品化”服务;所谓的数字化系统实质是数据的加工场所;诸如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都只是手段,数据才是根本!我们需要搞清楚数据是什么以及数据产品化的内在逻辑,才能发现深层次的创新机会。
为什么写这本书
网上书店可检索出近八万本与数据相关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介绍与数据相关的专业技术,如大数据挖掘、分布式存储和数据可视化等;另一类是阐述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实践应用。这些书籍在不断强调数据拥有的巨大价值,但是以下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却没有被回答:
问题一:从理论上说,拥有稀缺数据源的企业将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然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数据投资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专业性的口碑,但是却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那么是否因为数据存在价值层次而导致数据的潜在价值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如果是,那么数据价值层次之间是怎样的递进关系?
问题二: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应用平台,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或产品。同样的数据经过不同方式的经营,产生的价值差异很大,为什么有的数据价值能够实现指数级增长?而为什么有的数据价值表现一般?
问题三:同样的数据加工品带给人们感受到的实际价值会因人而异,也会因使用场景而产生差异。在数据产品化前期进行价值机会点分析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在数据产品化过程中通过哪些举措可以提升用户对数据价值的感知?
为了深究这些商业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我决定攻读博士。在学习期间,我查阅了近500篇国内外学术论文,其中90%是国际刊物,包括最近十几年《自然》和《科学》等顶级杂志关于数据相关的研究进展。当然也少不了到一线调研,先后专程到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参访了脸书(Facebook)、谷歌 (Google)、爱彼迎 (Airbnb)、英国广播公司 (BBC) 等企业,走访了国内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访谈了阿里巴巴、金蝶软件、今日头条等36位与数据产品相关的代表人物,有的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有的是该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有的是部门的设计主管。这些调研材料经过哲学抽象后,诞生了我的博士论文《基于价值维度的数据产品化设计研究》。这是一篇从设计学角度论述数据产品化的理念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这些成果不仅能够解答企业实践中出现的现象问题,而且能够揭晓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而指导企业实践。
在博士导师辛向阳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将博士研究过程积累的几十个案例打散重构,从读者方便理解的角度将核心成果表达出来,希望学术成果能够指导企业实践,产生出商业价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定位是一本偏学术的专著,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验证,力争让每个章节都能有自己的观点,依次如下:
第1章,数据经济时代。本书从数据正在经历“离线”到“在线”、“静止”到“流动”、“封闭”到“开放”的过渡过程开始讲起,阐述在数据作为资源的大趋势下,数据产品化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然后对本书所要描述的“数据”范畴做界定。
第2章,数据作为产品。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提出数据产品化的相关观点,不仅对“数据产品”概念和特性进行定义,而且将数据产品划分为零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级别,同时整理出不同级别数据产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案例进行说明。
第3章,数据加工模式。数据产生价值的过程可以抽象成单环加工和双环加工模式;数据加工可以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人们可以通过从“自动化、实时化、模板化”三个方式来提升数据产生价值的效能,实现从手工生产到智能生产范式的加工升级。
第4章,数据的价值感知。数据与人们经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紧密度,不同紧密度会影响人们对数据价值的判定;人们对数据价值的认知方式有两种:被动感知和主动体验;数据的意义比功能更能影响价值感知;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第5章,数据产品化要点。本章总结数据加工过程的共同注意要点和潜在问题。作为数据产品的生产者,有四个方面的加工要点需要关注,包括数据产品的实效性、数据产品的利益点、数据产品价值共创,以及数据与体验的关系。
第6章,数据升级加工。本章以数据的价值层次、价值效能和价值感知作为三个维度构建出数据产品化价值矩阵,提出移向右上角可以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提出数据价值的三个侧重、数据加工品所对应的三个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级别之间的递进逻辑。
第7章,数据产品化设计。本章提出数据产品的机会分析可以从社会、技术、经济和意义四个方面去考量;同时提出数据产品化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然后通过一个完整数据产品的设计案例来系统阐
从2004年到2018年,我一直在中兴通讯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期间研究院的名字换了几回,但是工作内容基本没变,始终围绕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去设计和开发几十种业务产品。2005年我申请了“利用智能网实现语音识别自动拨号”的技术发明专利,那年科大讯飞研究院才刚刚成立。2011年我所在的团队研发的语音信箱业务已经服务全球超过1亿人,那年微信才上线。
在通信行业,技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仔细研究发现:所有技术都在为“数据产品化”服务;所谓的数字化系统实质是数据的加工场所;诸如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都只是手段,数据才是根本!我们需要搞清楚数据是什么以及数据产品化的内在逻辑,才能发现深层次的创新机会。
为什么写这本书
网上书店可检索出近八万本与数据相关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介绍与数据相关的专业技术,如大数据挖掘、分布式存储和数据可视化等;另一类是阐述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实践应用。这些书籍在不断强调数据拥有的巨大价值,但是以下这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却没有被回答:
问题一:从理论上说,拥有稀缺数据源的企业将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然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数据投资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专业性的口碑,但是却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那么是否因为数据存在价值层次而导致数据的潜在价值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如果是,那么数据价值层次之间是怎样的递进关系?
问题二: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应用平台,向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或产品。同样的数据经过不同方式的经营,产生的价值差异很大,为什么有的数据价值能够实现指数级增长?而为什么有的数据价值表现一般?
问题三:同样的数据加工品带给人们感受到的实际价值会因人而异,也会因使用场景而产生差异。在数据产品化前期进行价值机会点分析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在数据产品化过程中通过哪些举措可以提升用户对数据价值的感知?
为了深究这些商业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我决定攻读博士。在学习期间,我查阅了近500篇国内外学术论文,其中90%是国际刊物,包括最近十几年《自然》和《科学》等顶级杂志关于数据相关的研究进展。当然也少不了到一线调研,先后专程到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参访了脸书(Facebook)、谷歌 (Google)、爱彼迎 (Airbnb)、英国广播公司 (BBC) 等企业,走访了国内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访谈了阿里巴巴、金蝶软件、今日头条等36位与数据产品相关的代表人物,有的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有的是该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有的是部门的设计主管。这些调研材料经过哲学抽象后,诞生了我的博士论文《基于价值维度的数据产品化设计研究》。这是一篇从设计学角度论述数据产品化的理念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这些成果不仅能够解答企业实践中出现的现象问题,而且能够揭晓现象背后的规律,进而指导企业实践。
在博士导师辛向阳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将博士研究过程积累的几十个案例打散重构,从读者方便理解的角度将核心成果表达出来,希望学术成果能够指导企业实践,产生出商业价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定位是一本偏学术的专著,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验证,力争让每个章节都能有自己的观点,依次如下:
第1章,数据经济时代。本书从数据正在经历“离线”到“在线”、“静止”到“流动”、“封闭”到“开放”的过渡过程开始讲起,阐述在数据作为资源的大趋势下,数据产品化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然后对本书所要描述的“数据”范畴做界定。
第2章,数据作为产品。这是本书的核心章节,提出数据产品化的相关观点,不仅对“数据产品”概念和特性进行定义,而且将数据产品划分为零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级别,同时整理出不同级别数据产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案例进行说明。
第3章,数据加工模式。数据产生价值的过程可以抽象成单环加工和双环加工模式;数据加工可以分为“点、线、面”三个层次;人们可以通过从“自动化、实时化、模板化”三个方式来提升数据产生价值的效能,实现从手工生产到智能生产范式的加工升级。
第4章,数据的价值感知。数据与人们经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紧密度,不同紧密度会影响人们对数据价值的判定;人们对数据价值的认知方式有两种:被动感知和主动体验;数据的意义比功能更能影响价值感知;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第5章,数据产品化要点。本章总结数据加工过程的共同注意要点和潜在问题。作为数据产品的生产者,有四个方面的加工要点需要关注,包括数据产品的实效性、数据产品的利益点、数据产品价值共创,以及数据与体验的关系。
第6章,数据升级加工。本章以数据的价值层次、价值效能和价值感知作为三个维度构建出数据产品化价值矩阵,提出移向右上角可以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提出数据价值的三个侧重、数据加工品所对应的三个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级别之间的递进逻辑。
第7章,数据产品化设计。本章提出数据产品的机会分析可以从社会、技术、经济和意义四个方面去考量;同时提出数据产品化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然后通过一个完整数据产品的设计案例来系统阐
不解释 2020-04-12
框架清晰,概念解释清晰,主要是为了想听老师如何建模先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