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文坛罕见的传奇组合,为井上泉、德山谆一共同的笔名,取自日语“两个怪人”的谐音。
1982年,冈岛二人以《宝马血痕》摘得江户川乱步奖出道,之后又于1985年凭《巧克力游戏》荣获第3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1989年凭《99%的诱拐》荣获第10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短短8年内他们创作了27部风格独特的高水准推理杰作,至今仍影响深远。
1989年,这对搭档突然宣布解散,《克莱因壶》成为其最后的绝唱,从此冈岛二人不复存在。
不朽的传奇之作,最顶级的娱乐作品,将“娱乐”的解释发挥到极致,定义“超越时代”的标准。无人能拒绝它的流畅度吸引力,可谓畅游于梦幻边境的阅读体验。 1989年的VR题材科幻推理,完全可用“不可一世”来形容它的前瞻性。极多人知道《盗梦空间》,很多人知道《红辣椒》(《梦侦探》),而《克莱因壶》的诞生比他们更早,同时具备后来者只能仰望致敬的设定。崩坏到令人窒息纠结议论未果的结局是整个主题升华,彻底将世界观...
吹爆的神作,超时代的科幻推理梦幻之作,在80年代就能写出如此精彩的VR虚幻背景的悬疑作品,开放性的结尾,让人读完细思恐极。
这是一部带有悬疑,推理,科幻等等各种元素的小说,殉身式的开放性结局和《蝴蝶效应》某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本身放在成书年代当是新奇有趣之极,它会让你联想引申出现代的许多饱受争议并且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红辣椒》(小说原作《盗梦侦探》),《盗梦空间》,《骇客帝国》……不胜枚举。甚至让人联想到了庄周梦蝶,探讨了一种内部宇宙与外部实存的关系一一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到底是在梦里,还...
壶内一梦,壶外一生,虚实交错,犹在镜中。流畅到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迷离又恰似《脑部症候群》接轨《九重凶间》生成的致命游戏。解说之前,真相似游走在AB两面,是非黑白却交由读者任选。比起谜底为何,在虚拟与现实间反复横跳的临场感和恐惧“身在何处”的迷茫才是这本书最抓人的地方。有些作品的开放式结局是迫不得已,写或不写都难脱窠臼,放之本书却浑然天成,更难得的是加入台版所没有的上杉彰彦解说在我看来并未破坏...
Currywurst 2019-09-09
科幻大于推理 创作于1989年 世界观和一些手法是超前的 但不够炸裂 全文波澜不惊 似乎没有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