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我便亲眼见证了数字媒体过渡期的一个最重要的历 史时刻,而在世纪之交,当时的环境背景简直违和到了极点。在这 一资本主义的里程碑事件发生之际,我们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1999 年,我在《时代周刊》担任编辑的时候组织过一次“新 闻之旅”,其中一项活动是我们将时代华纳董事会和其他几家美国 企业的领导者带到了中国。中国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以 12 道菜 的规格举办了一场千人晚宴,迎来整个活动的高潮。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看着时任时代华纳副总裁的特德·特纳(Ted Turner)一面在镀金红色天鹅绒椅子之间利落穿行,一面向别 人介绍他的“亲共派妻子”简·芳达。与此同时,我一直在用余光 注意着史蒂夫·凯斯。表情平静却双目如炬的他,正在与时代华纳 的首席执行官杰瑞·莱文和梅尔夫·安德尔森(Merv Adelson)等董事会成员进行热切的交谈。
大家聚作几团,谈性甚酣,晚餐结束时更是聊得热火朝天。而 一场倾盆暴雨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将等车的我们困在人民大会堂的 门廊和台阶上。特纳和凯斯这两位打趣高手正兴致勃勃地互开玩 笑。凯斯奚落道:“看来,你的大集团也不能帮我们找到出路呀。” 特纳反唇相讥:“你那几十亿美元也一样没法让你们有什么作为。”
然而,这对话并非打趣这么简单,话语中暗示着一个更加深 层的事实。一方是成就了电影、杂志和有线电视并不断扩张的传统 媒体,一方是曾让“你有新邮件”成为全美消遣方式、而今却受到 网络和宽带威胁的炙手可热的在线服务。那天晚上,在印着毛主席 笑脸的几百张海报底下,凯斯与时代华纳的领导者讨论起双方应该 通过何种方式展开合作的问题。
杰瑞边听边点头,俨然一副睿智官员的模样。史蒂夫则佯装出 一副不以为意、惜字如金的架势,好像有关双方合并可能性的讨论 并没有勾起他太多的兴趣。不知是在当时就一目了然还是在回顾往 事时才逐渐看清,但我知道,会有大事发生。第二年 1 月,距该理念被首次提出不到 4 个月的时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消息 便公之于众。
初见史蒂夫是在 1992 年,那时,美国在线和《时代周刊》结 为合作伙伴,共同成为在线服务的提供者。当时,史蒂夫的公司刚 以 7 000 万美元的估值上市,而至 8 年后合并完成,美国在线的估值已达到 1 600 亿美元。
当美国在线尚为一家初创企业时,史蒂夫就有了许多伟大的创 见,这些创见在这本书中都有所阐述。美国在线于 1985 年启动了 第一款服务,那时,美国的上网人数只占全民的 3%,而从那时起, 史蒂夫就相信数字领域不可能仅是资讯和贸易的天下。他坚信,数 字领域的首要任务是打造社区,即提供沟通的途径将人与人联系起 来。当准备写《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颠覆世 界》时,我对史蒂夫进行了人物专访,史蒂夫对我说:“早在 1985 年,我们就把大注下在了所谓的‘社区’概念上。我们认为,网络 的王牌应用,就是用户。”
史蒂夫是正确的。美国在线利用的正是人们交流、沟通、合 作及构建社区的欲望。从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快拍(Snapchat)到红迪网(Reddit),层出不穷的社交平台都在巩固这 一趋势。而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些新的网络服务都只是对史蒂夫建 立美国在线之初的核心理念的回归……
史蒂夫的另一个与此类似的创见也对数字革命起到助推作用, 那就是强调全民参与的重要性。在美国在线出现以前,网络世界只 是极客发烧友工作和玩乐的场所,而那些一听到“你有新邮件”的 声音就会兴奋不已的普通人却并无涉足。凯斯和美国在线领头为此 引领变革,实实在在地让美国“上了线”。
时间往前推移一年,当时的参议员艾伯特·戈尔赞助并助推通过了一条法案,宣布允许将互联网作为商用和公用途径开放,此举让他卷入了“发明”(他其实并未使用这个词)互联网这一不公平 的玩笑。在此之前,互联网基本上仅限于研究人员和政府承包商 使用。戈尔的法案宣布,即便是那些通过美国在线或其他客户服务 器上网的网民,也有权登录互联网。凯斯回忆道:“现在看起来虽 然很荒谬,但是直至 1992 年,通过美国在线这样的商用服务器连 接互联网还都属于违法行为。”
这次转变缘起于 1993 年 9 月。当时,美国在线开放了一个端 口,允许会员访问互联网的新闻和公告系统。以资深网民为首的一 群人,轻蔑地将这股洪流称为“永恒的 9 月”。这个说法是指,每年 9 月,一波大一新生会进入大学并通过校园网络连入互联网。刚 开始的时候,很多新生的帖子都挺惹人厌,但不到几周的时间,绝 大多数人都已懂得了足够的网络礼仪,因此也便能够融入网络文化 之中。然而,美国在线于 1993 年打开防洪闸门导致网络新手源源 不断地涌入,冲垮了网络世界的社交规范和帮派文化。许多资深网 民对此表示不满。然而实际上,由美国在线及其他类似服务提供者 带来的互联网民主化可谓一个奇妙的转折点,铺开了通往兼容并蓄 的突破性数字革命的道路。
在这本书里,史蒂夫·凯斯回顾了包括上文提到的经验教训在内的职业生涯心得,将这些内容整编成一本指导大家如何在新一轮 创新浪潮中获胜的前瞻性书籍。史蒂夫助力引领了互联网第一次浪 潮,又作为投资者积极参与到第二次浪潮中,他以其独特的经历为 我们提供一个框架,勾画出如何将互联网充分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 蓝图。
《第三次浪潮》是一本令人愉悦的好书,而这本书也是史蒂夫 给予我们的一项宝贵的服务。作为一个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观察史 蒂夫,学习他的经验,以及惊奇于他的创见的人,想到这本书能够 让无数未来的创新者做出同样的创举,我感到兴奋不已。
沃尔特·艾萨克森 阿斯彭研究所所长,《创新者》《乔布斯传》
《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作者
![授权书.jpg]()
Moon 2017-09-19
抛出了一个趋势但解读略显单薄,很大篇幅在谈如何与政府合作,对崇尚自由的互联网企业家持这样观点立场比较罕见。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作者谈论他创建美国在线的始末,特别是对那场世纪大败局: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回顾。零星闪光难掩整体平淡,可读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