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奇点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3249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7-09-18 05:00:03
  • 发布日期:2025-10-04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史蒂文·希尔
  • ISBN:978750867385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工人曾经是全世界具有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人群之一,然而现在正在经历一种令人警醒的转型期。越来越多的工人发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他们开始变成临时工或者个人承包商。即便是那些全职的工作岗位,也正处于这场不可预测的转变当中。未来十年,在1.45亿美国工人中,将近一半都会受到影响。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势必将取代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因此,工作岗位似乎缺乏发展前景。

现在,硅谷技术和华尔街野心蠢蠢欲动,它们联合起来,试图让我们相信这样一种实际上的经济诈骗,即所谓的“共享经济”,它由诸如“优步”、“空中食宿”和“任务兔子”等公司构成,这些公司声称它们能够将“劳动力”变成“承包商”。而实际上,这些工人都被迫去做一些特别琐碎的工作(也可以将这些工作机会称为“微工作”),然后从这些公司丰厚的利润中赚取一丁点儿微薄的薪水。

而且这种“共享面包屑”经济实际上也只是冰山一角——中产正在随波逐流,漂向一个就业和生活每况愈下的更为糟糕的未来。史蒂文·希尔的这部《经济奇点》是对这场“新经济”进行盲目庆祝热潮当中的一种反思。它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硅谷先锋及其艾茵·兰德式自由主义的幻想必将步入穷途末路。

《经济奇点》还提出了颇具实践性的政策解决方案,试图推动美国经济网的改革,通过践行一种新时代“新政”来维持美国作为一个“伟大国度”的长盛不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史蒂文·希尔

新美国基金会(The New America Foundation)研究员,已出版专著五部,其中包括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欧洲的承诺》。作者的论文和媒体采访多见于《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卫报》、《世界报》、《世界报业辛迪加》、《洛杉矶时报》、《国家》、《琼斯母亲》、《赫芬顿邮报》、《沙龙》、“Slate网络”、英国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频道、美国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美国新闻网”栏目以及其他媒体。

译者简介

苏京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合著有《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等,著有《避陷阱、求坦途:中等收入阶段的福利赶超与经济赶超》、《中等收入陷阱历史考验与制度供给创新》等,参与译校《联邦制全球对话(第4卷):践行财政“联邦制”》,并参编多部学术论著。曾参加多项国内外课题研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曾被人大《财政与税务》(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经济要参》、《改革内参》等收录转载。2012年荣获“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一等奖,2013年荣获财政部2012年度财政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年荣获“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二等奖,《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荣获2016年“中国好书”称号。


编辑推荐

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蒂文·希尔重磅力作!《柯克斯评论》、《出版人周刊》、劳拉·泰森(美国总统经济委员会前主席)、珍妮特·戈尼克(纽约大学教授)、伦尼·门东卡(麦肯锡公司名誉董事)等联袂推荐。

共享经济,是“福”还是“祸”,是“共享”还是“独享”,是“给予性”还是“攫取性”经济,是“创新性”还是“破坏性”经济,是“绿色”还是“灰色”经济,是经济的“救星”还是“尽头”,抑或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奇点阴霾重重,是否将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崩溃?

“自由职业者社会”正在形成,“兼职者”“临时工”“中产阶级农奴”将何去何从?

共享经济的未来之路在何方?共享时代的经济解决方案是什么?

《经济奇点:共享经济、创造性破坏与未来社会》深入探究真实鲜活的共享经济从业者生活状况挖开共享经济的核心与本质,揭露共享经济的“悲剧”和“阴暗”面,聚焦共享时代的经济解决方案:建立新经济下的新型社会契约,让新经济在信息和创新时代发挥作用。


下载地址

序言

理性的温度

苏京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如果说经济学分析通常都是冷冰冰的,那么这本书很可能让你触手生温。

不管你是否留意,也不管你是否愿意,当下都已被卷入“共享经济”的大浪潮当中。只不过,在没有读史蒂文·希尔的《经济奇点》这本书之前,面对这场浪潮,你或许觉得自己是一个路人,或许觉得自己是一个看客,或许充其量觉得自己是一个受益者,仅此而已。希尔告诉你:远非如此,你应当成为红利的共享者。你当然会说:“共享?别闹了。”看看,这就是你所不承认的“共享”经济。然而,你都不能共享,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共享,那又怎么能叫作“共享经济”呢?!实际上,你的关注恰恰表现出大多数人对所谓“共享经济”的期望,而你的态度正流露出大多数人对所谓“共享经济”的失望。

作者史蒂文·希尔就是这样一位理性的智者,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耐心看完整本,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前几章)就是一个“红眼病”看客对新事物的耿耿于怀,他觉得新技术并没有为萧条的经济打开增长的通道,尤其没有为那些原本享有体面工作但因金融风暴而失业的人提供像原来一样有保障的生活,认为正是“创造性破坏”的新技术打开的所谓“共享经济”对原有工作岗位数量产生了挤出,甚至将这些抽象成了一个新名词——“经济奇点”——一个未来的概念,一个财富集中在那些极少数特别有能力的人手中的“点”,从而成为一个几乎没有消费者需求的“点”,进而成为一个从内摧毁整个经济的引爆点。

你可能几乎脱口而出:“没这么悬吧?”你当然有理由这样想:因为你可能在感觉生活成本飙升的时候使用了共享乘车软件,或者甚至使用了共享单车软件,它们让出行成本一下子降了下来;因为你可能在感觉工资有些入不敷出的时候使用了共享住宿软件,它们让你每个月多了一笔收入,或者让你的出行开销更小;因为你可能在“一岗难求”的时候使用了共享工作软件,它们让你成了freelance职业者,至少每个月能有一笔收入,如果你还能更加勤快一些,同时驾驭多份工作,那么这笔收入看上去可能还挺可观的……就是这样,完全没有什么不好。

然而,希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享经济这种模式只是在表面上给了大众这些实惠,实质上却是让大笔资金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流入共享经济企业自己的腰包;甚至更直白地指出,这种所谓的“共享”实际上是“独享”,而且这种独享比之前资本积累的任何阶段都来得更加直接、更加迅速!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共享模式的主流参与者试图拒绝承认为自己工作的工人本应拥有的合法地位、剥夺工人本应享有的各项保障、逃离法律约束、扭曲市场、引发恶性竞争,等等,希尔在书中使用了大量案例来说明这一点。

至此,这本书的光芒才跃然而出,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这种概念的提出是理性的,而希尔的这种理性显然带有关怀的温度,这种温度自然地一直延伸到末尾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中,回应着篇首语当中对下一代人所说的“希望你们即将继承的世界仍如父辈和祖父辈所熟知的那样一如往常”。当共享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不能说自己是那样孤陋寡闻的青年研究人员,从未听到过这样有理有力的反调,所以能够有缘完成此书的翻译,还是挺有趣的一件事,尤其是自己在此过程中恰恰处于孕育下一代生命的时期,不得不时而想象他们可能面对的世界。

这本书写的是美国的事,然而全球化又能让谁置身事外呢?立足于中国更需观察与反思的当下,我们也特别有必要感受一下希尔理性的温度。

经济奇点,开卷有益。

目录

前 言 旧金山地震

Freelance职业者社会的逐步形成

矿井中的金丝雀

凝视经济奇点的深渊

第一章 在“1099经济”中回到未来

制造出永久临时工和Freelance职业者

再见“朝九晚五”,你好“朝九晚墓”

中产农奴

短工的另一个名字

第二章“空中食宿”与“共享经济”:经济的“救星”还是

“尽头”

“空中食宿”

案例一:在北部沙滩穷困潦倒

案例二:只剩下房屋拥有者时,尽头就来临了

“现在轮到你了……纽约……新约客”

“空中食宿”是自己所说的那个样子吗

案例三:宣称“信任”和“归属感”的CEO

第三章“优步”的隐患

出租车行业的塔斯马尼亚恶魔

“优步”的“爬行跟踪”事件

是交通革命,抑或是……税收骗子

“优步”的谎言:它的司机

司机的反抗

让“优步”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让共享出行的未来更美好

第四章 与“任务兔子”和“一揽子找工作”一起恶性竞争

“任务兔子”的麻烦

从“一对一”到“临时工机构”

为什么共享经济已经止步不前

“共享面包屑”经济

第五章 “地下经济”:通往地狱的“丝绸之路”网站

另外一种“共享”

D系统及其“地下公司”

第六章 机器人和技术人正奔向你的工作

自动化和机器人,利弊参半

“技术人”的诞生

“效率”产生的“无效率”

第七章 “经济奇点”的阴霾

“新政”对“不公平待遇”

凝视“经济奇点”的深渊

“攫取性经济”

教育能拯救我们吗

第八章 新经济空想家:带头大哥正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共享经济是绿色的吗

共享,而非独享,才是共享经济

14年能带来什么变化

第九章 劳动者的两难窘境

以史为鉴

萨拉·霍洛维茨奇事与职业者联盟

第十章 解决方案一: 新经济下的新型社会契约

“多雇主世界”网络

个人网账户

第十一章 解决方案二: 让新经济在信息和创新时代发挥作用

第十二章 结语:玛丽亚的生活很重要!玛丽亚·费尔南德斯万岁

历史之箭的方向

致谢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译后记


短评

  • Tiberium 2017-08-31

    跟共享经济没什么关系,good old full-auto capitalism而已。作者是一个很美国的美国左派,具体就是,目光很浅,结论不痛不痒。书评已经扔给中信……

  • Moon 2017-09-11

    作者所谓的经济奇点,就是一小群新技术权贵,凭借崭新的商业模式和对新技术的垄断性应用攫取越来越多的财富(赢家通吃),而大量普通工作者,则沦为无保障临时工,成为赤贫阶级。阶级割裂将愈发明显,最终经济将走向崩溃。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分享经济的阴暗面,并对其大肆挞伐。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