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全四册)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50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陈群慧,徐继素 编著
  • 图书编号:9787801067579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目录

第一册
一、安邦治国故事
  安居乐业
  拨乱反正
  百废俱兴
  半部《论语》治天下
  扁鹊见秦武王
  澶渊之盟
  朝令暮改
  楚王好细腰
  定于一尊
  多难兴邦
  飞龙失乘
  分崩离析
  各自为政
  更令明号
  广开言路
  国人皆日可杀
  黄池大会
  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
  揭竿而起
  近悦远来
  晋国苦奢
  宽猛相济
  离朱之明
  路轼怒蚌
  民为邦本
  牛头马肉
  平定鲁国
  秦庭之哭
  青蝇报赦
  掣肘难书
  三家分晋
  三家灭智
  赏罚分明
  上行下效
 十二金人
  食鱼无反
  王室完了
  尾大不掉
  文事武备
  下车伊始
  虚堂悬镜
  亚相迁钟
 一国三公
 以人为鉴
 以羊易牛
 殷鉴不远
 雍门刎首
 与民偕乐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第一册
  一、安邦治国故事
  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用来比喻居有定所、乐于工作的社会安乐蓝图。
此典出自《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又见《汉书•货殖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老子生活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人民不满意自己的“食”、“服”、“居”、“俗”,不“重死”,敢于犯上作乱,暴动起义,因而就产生了频繁的战争。
  针对这种状况,老子提出了他的理想:建立一个国小人少的社会。这个社会不要提高物质生活,不要发展文化生活,人民无欲无知,满足于朴素、简单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让人民感觉到他们的饮食香甜,衣服美好,住宅安适,生活满足。
  老子的这种理想是复古倒退的,但他的意图是反对奴隶制,反对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这一点,有其积极的一面。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用以比喻治平乱世,使恢复正常,将国家政事导人正轨。
  此典出自《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在我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和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文人,为了巩固其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而制定了一些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称作礼或礼教。统治阶级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儒家从孔子开始就提倡礼治,要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统治者都安分守己,遵守礼制,不得僭越,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论语•宪问》中有“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同时也要求对人民“齐之以礼”,《苟子•修身》中有“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之说。
  ……

短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