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事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188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7-10-26 05:00:03
  • 发布日期:2025-10-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常青
  • ISBN:9787559608192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以世界一流标准锻造的“协和”,经历了百年的沉淀,这里有几代人的青春、有失败摧不毁的理想、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和久被遗忘的历史。在《协和医事》中,作者用饱含感情又克制理性的笔锋细细揭秘百年协和的传奇故事,带你感受那种纯净而顽强的力量。

说历史:协和是如何建立的?风雨飘摇的1942年发生了哪些故事?

品人文:医学如何去关心广大民众?新时代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谈奇事: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故事、孙中山最后的岁月如何度过?

讲医道:什么是为医之道?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病人在医生眼中是什么位置?

《协和医事》以文学的笔法再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来的历史全貌,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对中国医学教育,解决医疗现实中的某些困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重读协和百年传奇故事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

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尤其是对思考当前的医患关系、医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常青


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后回国,任职跨国制药公司多年。

以笔名“讴歌”“丰玮”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协和医事》(2007年版)、《如何老去:长寿的想象、隐情和智慧》,小说《九月里的三十年》及《B.A.D.》。


编辑推荐

为何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为何东单9号院诞生了如此之多的好医生?作者一针一线、细细揭秘百年协和传奇故事,带你领略新鲜的趣闻和久被遗忘的历史。

一段故事,一个理想,和沸腾的生活。《协和医事》全面修订,112幅珍贵老照片,25万激情文字,回顾协和百年传奇故事,洞察新时代医学之道。

对中国老百姓和医疗界人士来说,“协和”这两个字形成的品牌已无法估价,其意义跨越协和本身。作者为了此次“协和百年纪念版”的修订,特意远赴美国用思辨的深度观照当下,揭示着新时代的医学之道。

湛庐文化出品


下载地址

序言

大河深处


草坪沿山坡铺展,几只松鼠于林中穿梭。秋日午后,远方静谧,天空高远。站在巨大的露台上,我的身后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档案馆大楼。

一周前我来到纽约,每日乘火车往返纽约与这座大楼之间。每一天,从早上9点起,在疯狂的英文快速阅读、大脑快速链接中度过。每一天,先是撕开一个小小角落,然后望见一片海洋,我在这片海洋上划着小船,过着纯然埋首的短暂学者生活。

在档案馆的同一间阅读室里,除了我,还有来自巴黎的读建筑艺术史博士的女生、阿根廷国立研究所的历史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研究美国现代史的中国男生……他们各有形形色色的研究课题,在此研读相关史料。而我此行,是为了2017年版《协和医事》的修订。我屡屡惊叹档案馆的保管和收藏之缜密,那些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资料,自协和创立之初,事无巨细,都有描述。接待我的一位资深档案管理员,在此任职多年,他的大脑几乎随时能调出我需要的那些协和史料,他每隔两小时走到我的书桌前,询问进展。

我在某种恍惚和眩晕之中结束此行。久居一室,专注做一件事,在汪洋阅读中的无尽深沉和广阔,打字机写就的往来信件与100年前的人和事共呼吸的感觉,常让我在走出档案馆时感觉现实世界变得扁平。待坐上回纽约的火车,往窗外一瞥,看见窗外的哈德孙河,看见大河之上的夕阳余辉、分秒间移动变幻的云图,猛地一惊。

如此埋首的专注,久违了。它让我回忆起曾在协和的学生生涯,回忆起许多老协和人曾描述的图书馆自修、深夜窗前读书的场景。心思澄明,生命中有一件事值得敬畏,值得相信,专注于此,往深处挖掘……如此埋首的专注,是许多老协和人曾经非常熟悉的,但也是今天的那个外部现实世界渐渐远离的。

这次档案馆之行,计划已久,终在2016年秋成行。于我,这是一次救赎之旅。拉我回到本质,回到内核,回到辛勤劳作,去往更高标准,为了能比2007年版的《协和医事》做得更好。

在这本新版的《协和医事》中,希望它不只是略过多维角度和缺乏张力的褒或贬,希望它不只是一支表面赞歌。希望将“协和”置放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中,在新版里呈现:它在百年间诸多冲突时的坚持、诸多分叉时的选择、诸多朦胧之前的预知。在各种力量的交织中如何坚持,如何做事,以及如何保持希望之火不熄。

2017年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创立100年,当我们谈论协和过往百年历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与医疗有关的是:西医如何进入中国,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西医教育的高标准是什么,一个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老协和人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气质……远超出医疗的是:我们每个人如何理解看病,看病时应期待找一位什么样的好医生,什么是铸造伟业的理念及坚持,基金会如何实现专家治理及专业执行。解析协和的吸引力,远超出医疗。自上一版《协和医事》面世,不同领域的读者发来读后感,他们来自医疗、历史、投资、法律、广告、企业管理、经济、建筑、基金会管理等各个行业。

在今天,为什么全国人民看病依然上协和?为什么有些协和人,似乎依然自带一套“净化系统”,与外部世界不保持同步的世俗化?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它打动过我,打动过不少人。也许,它也会打动你。



目录

纪念版序:大河深处

序:“协和”这两个字


第一部分 遥远的东方有个协和

望东方,酝酿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 004

中国:一个广阔的试验场 / 010

可以送给中国的大礼 / 015

现代神学:科学医学 / 024

中西合璧的“油王府” / 033

1921:开幕典礼 / 045

招聘最好的人,并让他们开心 / 056

把护士变成天使的学校 / 070

第二部分 好医生如何诞生

准备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 / 082

一位学生进入协和的求学苦旅 / 089

备受争议的协和育人模式 / 097

启发那些“想成为自己的个体” / 110

师道,照亮校园 / 121

毕业之后的“宝塔尖” / 133

内科大查房,90 多年一贯制 / 142

在“熏”的气氛中成长 / 150

协和的发散意义 / 156

一个古老的命题: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 163

第三部分 从“贵族医学”到“民众医学”

医学“布尔什维克” / 174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 179

走出医院,走进胡同 / 185

20 世纪30 年代的“赤脚医生” / 195

给病人以温情的社会服务 / 206

打开协和窗户看中国 / 214

第四部分 协和的民间故事

老协和人的脾气 / 230

孙中山的最后岁月 / 238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 / 243

“北京人”在哪里 / 254

56 个小本和百宝箱 / 259

老协和的女大夫 / 263

第五部分

1942:风雨飘摇 / 274

朝向希望之火不熄的征途 / 284

大半个世纪的质量与数量之争 / 295

协和式的临床思维 / 308

自省、专注和慈悲 / 315

一个诸事凝结的传奇 / 325

医圣时代已过,良医余韵仍存 / 335

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 344

大众视野中的协和吸引力 / 351

“协和现象”及“未来协和之道” / 358


后记:我的协和情结与“泛意义协和” / 369

参考书目 / 373


短评

  • 玉骑士 2017-09-25

    竟差不多一字不落地读完一本医学方面的书……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点击进入湛庐文化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