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全脑思维智慧之光——
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还是马云、王健林;无论是IT精英,还是网红段子手;无论是家庭女主人,还是学校小学霸;……他们都在用本书中的管理思维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拆掉思维的墙,开启管理的智慧,从阅读本书开始!
第I章 整合思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2章 创新思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3章 形象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4章 抽象思维:“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5章 类比思维:“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6章 想象思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7章 发散思维:“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8章 逻辑思维:“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9章 缜密思维:“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0章 判断思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1章 应变思维:“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2章 幽默思维:“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3章 实践思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4章 认知思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第I5章 复合思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经典例题】
【专题训练】
【答案】
张祥斌
出生于七零年代,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类研究生毕业。十多年来,他致力于益智游戏、语言文字等教育类图书的策划与编写,出版了像《汉语常用字辨析字典》《成为福尔摩斯的500个探案游戏》《聪明人爱玩的1001个脑筋急转弯》《全世界聪明人最爱做的逻辑思维训练1111题》等一系列畅销作品。
摘自本书内文第2-7页面)
经典例题
例1:多长的鱼
鱼头长9cm,鱼尾等于鱼头加半个鱼身,鱼身等于鱼头加鱼尾,问鱼全长有多少?
(大唐电信公司笔试题)
答案:
设鱼身长X,鱼尾长Y。
Y=9 12X
X=9 Y
解得:X=36,Y=27
全长=9 36 27=72
信息共享首先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整合思维本身的价值,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外界,都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相关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科学处理过程,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价值。其次是对各个业务环节的整合。这些业务尽管更多的时候从属于企业或者机关的不同人员、不同部门,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紧密关联的,并形成特有的业务体系。管理者需要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充分的整合思维以使业务能够协调和平滑运作,任何业务链的“断折”或业务的“死角”都会对管理者的整合意图实现产生影响。
例2:100美元哪里去了
三个朋友住进了一家宾馆。结账时,账单总计3000美元。三个朋友每人分摊1000美元,并把这3000美元如数交给了服务员,委托他到总台交账。但在交账时,正逢宾馆实施价格优惠,总台退还给服务员500美元,实收2500美元,服务员从这500美元退款中扣下了200美元,只退还给三个客人300美元。三个朋友平分了这300美元,每人取回100美元,这样,三个人每人实际支付900美元,共支付2700美元,加上服务员扣的200美元,总计2900美元,那么,这100美元的差额到哪里去了?
(微软公司面试题)
答案:
这道题纯粹是文字游戏,但是,如果你的头脑不够清晰,很可能你就糊涂了。客人实际支付2700美元,就等于总台实际结收的2500美元加上服务员克扣的200美元。在这2700美元加上200美元是毫无道理的,如果在这2700美元加上退回的300美元,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才等于客人原先交给服务员的3000美元。
信息是管理者实现整合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我们发现,在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面对“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与管理需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信息孤岛和信息共享的矛盾:不同的信息以不同的结构(如email、通信、客户资料以及其他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上存在,而这些系统缺乏相互连接的信息渠道,数据被封存并缺乏应有的关联,从而给管理者整合思维带来很大的障碍。
应用孤岛和业务整合的矛盾:针对自己某方面管理需求而引入的各种应用系统,在单个业务领域的管理上无疑有自己的优点,但由于它们无法面向整个的业务过程,各个系统之间也难以紧密集成,使得“环环相扣”的业务被这些分散的系统“分隔”开来,管理者的整合思维不得不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切换,造成运营效率低下和反应迟缓。
资源孤岛和资源协同的矛盾:企业运作的基本元素“人”“财”“物”“信息”和“流程”,不能统一地被管理,并在突破各种屏障和边界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调配和紧密的整合,因而难以为整合目标进行一致性的协作和服务。
而整合思维的出现无疑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它提供了一种“整体管理”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全面的调控,更有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让这些被分隔开来的资源重新处于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下,从获得“局部优化”到获得“整体优化”。
例3:海盗分宝
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大小一样价值连城。他们决定这么分:
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方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进大海喂鲨鱼;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剩下的4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方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依此类推……
条件: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很理智地做出判断,从而做出选择。
问题:第一个海盗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微软公司面试题)
答案:
从后向前推,如果13号强盗都喂了鲨鱼,只剩4号和5号的话,5号一定投反对票让4号喂鲨鱼,以独吞全部宝石。所以,4号唯有支持3号才能保命。
3号知道这一点,就会提(100,0,0)的分配方案,对4号、5号一毛不拔而将全部金币归为已有,因为他知道4号一无所获但还是会投赞成票,再加上自己一票,他的方案即可通过。
不过,2号可推知3号的方案,就会提出(98,0,1,1)的方案,即放弃3号,而给予4号和5号各一颗宝石。由于该方案对于4号和5号来说比在3号分配时更为有利,他们将会支持2号,而不希望他出局后由3号来分配。这样,2号将拿走98枚金币。
不过,2号的方案也会被1号所洞悉,1号并将提出(97,0,1,2,0)或(97,0,1,0,2)的方案,即放弃2号,而给3号一颗宝石,同时给4号(或5号)2颗宝石。由于1号的这一方案对于3号和4号(或5号)来说,相比2号分配时更优,他们将投1号的赞成票,再加上1号自己的票,1号的方案可获通过,97颗宝石可轻松落入1号的囊中。这无疑是1号能够获取最大收益的方案了。
从管理的角度讲,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者、政府部门管理者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本例题从分配方案讲起,难度比较大,侧重于管理者的整合思维。整合思维我们要用到三大基本思想,分别是:
信息网状思想:它将各种分散的、不规则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张“信息网”,每个信息节点之间依靠某种或某几种逻辑关系进行关联,访问者就可以完全突破信息孤岛的困扰,从而轻松自如地穿梭在这张信息网中并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
业务关联思想:对这些业务环节进行充分的整合并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任何一个业务环节的动作都可以轻松“启动”其他关联业务的运作,并对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更新,从而实现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平滑链接。
随需而应思想:整合管理平台将这些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并通过网状信息和关联业务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要进一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资源能够随着实际业务应用被灵活地组织起来,业务的开展“各司其能”并发挥最大的价值。换言之,即各种资源能够随业务需要及时地响应并突破各种障碍而实现一致性协作。
专题训练
各有多少钱
迈克和托德两人一共有21美元。迈克的钱比托德多20美元,每个人各有多少钱?在你的答案中不能有分数。
(微软公司面试题)
合唱团过桥
U2合唱团在17分钟内得赶到演唱会场,途中必需跨过一座桥,四个人从桥的同一端出发,你得帮助他们到达另一端,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来回桥的两端。手电筒是不能用丢的方式来传递的。四个人的步行速度各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Bono需花1分钟过桥,Edge需花2分钟过桥,Adam需花5分钟过桥,Larry需花10分钟过桥,他们要如何在17分钟内全部过桥呢?
(微软公司面试题)
如何巧妙渡河
猎人要把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篮白菜从河的左岸带到右岸,但他的渡船太小,一次只能带一样。因为狼要吃羊,
羊会吃白菜,所以狼和羊、羊和白菜不能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相处。猎人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
最后一个划船过湖的人
某公司去郊游,四个男员工和四个女员工要渡过一个湖,但他们的那条船只能坐三个人。
(1)女员工们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让一个女员工单独地和一个男员工在一起。
(2)每次摆渡只能有一个人划船。因此,男员工们要求:不能让一个人连续划船两次。
(3)大家一致认为:不应该让女员工划船。
(4)亚伯拉罕轮到第一个划船,巴雷特第二,克林顿在第三,道格拉斯第四。
(5)在每次划回原地时,船上只有一个划船的人。
谁最后一个划船渡过湖泊?
注:假定以尽可能少的次数渡过湖泊。
[提示:判定一种划船过湖的方案,其中有一个男员工在第一次过湖时不是他划船,从而在第二次过湖(返回原地)时他能够在船上并且是他划船,而且,有一个男员工在倒数第二次过湖(返回原地)时不是他划船,从而在最后一次过湖时他能够在船上并且是他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