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版《北京人在纽约》”,“现实版《北京遇见西雅图》”。收入《夜上海波尔卡》中的《伦敦眼》和《白金护照》,堪称”沪版《北京人在纽约》“与”现实版《北京遇见西雅图》“。朱晓琳以中国人的”海外梦“与上海新时期的巨大繁荣互为表里,将”人在伦敦“和”赴美产子“”小留学生“等并不太见新意的异乡故事,置换到新世纪的上海现实语境中,在欧罗巴芦笛与”阿拉“”白相“的中西交杂中,演绎当下上海人的传奇。
★本土经验与异邦情怀的交汇。朱晓琳长期坚持关注在华外籍人士,其在《夜上海波尔卡》中爱德华、廖嘉平等一系列外籍留学生创业上海的人物与经历,是当代华语文坛的重要发现之一。从中国人的海外梦,到外国人的上海梦,这两种生活梦想及其遭遇现实的艺术创造,是当代中国尤其是都市中国发展变化的重要结果及佐证。
★时代烛照的”新上海滩“。无论是得意扬扬的爱德华(《上海探戈》)、身陷无奈的叶兆其(《伦敦眼》),还是被认为”教授娘“的黄大姐(《教授娘》),朱晓琳通过人物命运遭际,状绘三十年飞速发展的中国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人们精神空间的解构与重构;讲述宏阔时代背景与转型中的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