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新时代柯维”格雷格·麦基翁变革之作 应对拥挤不堪的工作与生活,你需要精要你的人生)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885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格雷格·麦基翁
  • 图书编号:978721307229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麦吉沃恩诚意之作。在这个过度互联、选择呈指数级增长的时代,高效能人士已难以应对,当下*重要的,是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

   著名主持人张绍刚、金立手机副总裁俞雷、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非你莫属》制片人刘爽、股神沃伦·巴菲特、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等为精要代言。

   《驱动力》作者丹尼尔·平克、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IDEO公司CEO蒂姆·布朗、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等联袂推荐。

   长期占据美国亚马逊时间管理类图书**名,荣获800-CEO-READ商业书籍大奖,《华尔街日报》畅销书,《纽约时报》畅销书。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中文版序 对话麦吉沃恩,精要的力量

前言 设计人生,以一种精要的方式

第一部分 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时间与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

01 模式一 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02 模式二 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03 模式三 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部分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一步:探索

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04 要素一 抽离,为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05 要素二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

06 要素三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07 要素四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08 要素五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第三部分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二步: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

09 要素六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10 要素七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11 要素八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12 要素九 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13 要素十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第四部分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14 要素十一 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15 要素十二 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16 要素十三 进步,小胜的价值

17 要素十四 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18 要素十五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结语 存在,设计你的精要人生

附录 从精要主义者,到精要领导者

译者后记 不在琐碎中无足轻重


作者简介

(英)格雷戈·麦吉沃恩

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服务的客户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ar、Adobe等多家世界顶尖公司。

在斯坦福大学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青睐和追捧;他还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家,《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文章经常发表在《快公司》《财富》《赫芬顿邮报》等权威媒体上。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多次受邀在世界经济论坛、西南偏南大会等发表主题演讲,他的思想影响了多国政要和众多知名企业家。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如果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Vitsoe 公司总经理马克·亚当斯(Mark Adams)花了27 年时间,有意识地把选择性标准运用到工作中。

 

Vitsoe 公司从事家具制造。这个行业因为快速大批量的生产而名声狼藉:每个季节都会提供大量颜色不同、款式新颖的产品。然而,Vitsoe 公司却几十年只提供一种产品:606 万用置物柜系统。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Vitsoe拥有极为独特的标准,而606 万用置物柜系统是唯一达到这个标准的产品。这个系统集中体现了本书开头述及的“更少,但更好”这种精要主义标准的特点,迪特尔·拉姆斯对此十分推崇。也许是巧合之中的巧合,606 万用置物柜系统也是由迪特尔设计的。但是,Vitsoe 公司在人才选拔方面,采用的标准更具选择性。

 

他们最开始的时候,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宁可人手不足,也不草草地招进不合适的人。按照这个标准,他们在物色新员工的时候,设立了严格而系统的选择程序。第一步,他们对求职者进行电话面试。这么做是故意的,因为他们想在形成第一印象时,排除视觉因素的影响。同样,他们也想听听未来员工在接电话时的表现,以及在那段分配给他的访谈时间里,这个员工的办事条理性是否强到可以找一处僻静的地方。通过这种高效的方法,他们淘汰了很多人。

 

第二步,一名求职者要接受全公司很多人的面试。如果他能通过几轮面试,那就可以被邀请去和团队一起工作一天。然后,管理人员会给整个团队发一份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这个求职者的印象。但是,他们问的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他或她喜欢在这里工作吗?”以及“愿意让他或她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工作吗?”在这个阶段,公司不提供录用通知,求职者也不作出任何含蓄的承诺,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都能尽可能公正地看清对方。如果双方都感到合适的话,求职者将会继续接受最后的面试,并接到录用通知书。如果团队并不100%地确定对方是否合适,那么就会拒绝。

 

曾经有一名求职者申请一个在置物柜安装团队工作的职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安装人员代表了产品和公司的形象。这名求职者在安装置物柜系统时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在向马克汇报工作的时候,团队对他有了一丝担忧。在那一天结束时,他们要把工具收起来,这名求职者却只是把工具扔进了盒子,盖上了盖子。在你我看来,这看起来不过是个轻微的过失,几乎不值得一提,更不至于让这一天原本毫无瑕疵的工作蒙上阴影。但是这个团队却认为,这种行为暴露了疏忽和草率的问题,同他们期待中的那种合适人选是相违背的。马克听后表示赞同,然后很礼貌地告诉求职者,他并不是适应Vitsoe 公司文化的最佳人选。马克和他的团队认为:

 

但是,他们强化这种高选择性的筛选程序还不仅仅是一种直觉反应(尽管那也非常重要)。一个看起来反复无常的决定,实际上经过了一个严格而且连续的探索过程,用来研究什么有效,什么无效。例如,他们得知,某人在孩提时代玩乐高玩具的热情与其对Vitsoe 公司文化的适应性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这种关联并不是他们凭空建立起来的。他们在几年里作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有些坚持下来了,有些放弃了。

 

这个团队在进行评估的时候,采用的也是明确的标准。他们的首要标准是:“这个人会是一个绝对合适的人选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他们设计的选择程序中包含了多次面试,也解释了他们开发这种工作日试工法的原因,以及他们发放调查问卷的初衷。像任何一个真正的精要主义者一样,他们努力收集有针对性的信息,以便作出一个知情的、缜密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Box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伦·李维(Aaron Levie)采用的招聘标准与之类似。他在乎的仅仅是,他愿不愿意每天与这个人一起共事。“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他说,“这个人原本会不会成为这个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就知道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短评

书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