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A.0.5×109/L B.1.0×109/L C.2.0×109/L D.3.0×109/L E.4.0×109/L
答案:A
解析: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低于(1.5~2.0)×109/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32.类白血病的各类型中,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见于
A.中性粒细胞型 B.淋巴细胞型 C.单核细胞型 D.嗜酸性粒细胞型 E.嗜碱性粒细胞型
答案:A
解析: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一般仅见于成熟中性粒细胞,而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时,粒细胞显著增多,可伴有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始粒细胞出现。
33.下列选项中,在DIC诊断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E.血清FDP测定
答案:E
解析:DIC时,FDP显著高于正常值,一般大于40μg/L。本试验被认为是DIC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34.在DIC早期和慢性DIC时可在正常范围的指标是
A.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C.血小板计数 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E.血清FDP测定
答案:A
解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DIC时均可延长,但在DIC早期和慢性DIC时凝血酶时间可在正常范围。
35.抗凝血酶活性测定可用于早期DIC的实验室诊断,但不适用于
A.挤压伤患者 B.肝病患者 C.白血病患者 D.妊娠后期 E.败血症患者
答案:B
解析:早期DIC时,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由于抗凝血酶主要由肝脏合成,所以肝病时可导致抗凝血酶的合成减少,使含量和活性降低,此时如进行早期DIC的监测,则无法准确评估其降低原因。
36.属于血小板代谢活性检测的指标是
A.凝血酶调节蛋白 B.纤维蛋白肽A C.凝血酶原片段1+2 D.血栓烷B2 E.组织因子
答案:D
解析: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主要活性产物是血栓烷A2,但血栓烷A2很不稳定,半衰期仅30秒左右,很快转变为稳定的无活性的血栓烷B。通过测定血栓烷B2,可了解血小板的代谢活性和活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