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禅解儒道丛书) (以佛家智慧解儒家和道家经典,会通儒释道)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193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憨山大师
  • 图书编号:23765616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目录

《老子道德经解》

注道德经序

老子传 

发 题

上 篇

下 篇

附 录:观老庄影响论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卷之一

逍遥游第一

庄子内篇注卷之二

齐物论第二

养生主第三

 庄子内篇注卷之三

人间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庄子内篇注卷之四

大宗师第六

应帝王第七

附 录:憨山绪言


《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序 (蕅益)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论语点睛补注序 (江谦)

论语点睛补注上

论语点睛补注下

中庸直指补注序 (江谦)

中庸直指补注

大学直指补注序 (江谦)

大学直指补注

孟子择乳(存目)


《周易禅解》 

自 序
卷 一(上经之一)
卷 二(上经之二)
卷 三(上经之三)
卷 四(上经之四)
卷 五(下经之一)
卷 六(下经之二)

卷 七(下经之三)

卷 八

卷 九

卷 十

作者简介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华寺中兴祖师。大师多才多艺,通于史 书,工于书法,长于诗文。一生著述颇丰,门人辑为《憨山老人梦游集》,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中庸直指》《大学纲目决疑》《春秋左氏心法》等。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少崇儒学,谤释老,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一生著述宏富,经其门人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两大类,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老子一书向来解者例以虚无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知下手处故予于首篇将观无”“观有为入道之要使学者易入。然观照之功最大三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了悟之意。 

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子乃天乘止观也。然虽三教止观浅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执为第一步工夫以其世人尽以之一字为病根——《老子道德经解·发题》之“发明工夫”


  

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盖言世无真知大觉之大圣,而诸子各以小知小见为自是,都是自执一己之我见,故各以己得为必是。既一人以己为是,则天下人人皆非,竟无一人之真是者。大者则从儒墨两家相是非,下则诸子众口,各以己是而互相非,则终竟无一人可正齐之者,故物论之难齐也久矣,皆不自明之过也。
   今庄子意,若齐物之论,须是大觉真人出世,忘我忘人,以真知真悟,了无人我之分,相忘于大道,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了无人我是非之相,此齐物之大旨也。篇中立言以忘我为第一,若不执我见、我是,必须了悟自己本有之真宰,脱却肉质之假我,则自然浑融于大道之乡,此乃齐物之功夫。必至大而化之,则物我两忘,如梦蝶之喻,乃齐物之实证也。——《庄子内篇注·齐物论第二


  

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正其心者,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也;诚其意者,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识观,了知天下国家、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现物,心外别无他物也。

是故若欲格物,莫若观所缘缘,若知外所缘缘非有,方知内所缘缘不无。若知内所缘缘不无,方能力去内心之恶,力行心内之善,方名“自谦”,方名“慎独”。又只一明德,分心、意、知三名,致知即明明德。——《四书蕅益解·大学直指》


    伏羲但有画而无辞,设阴阳之象,随人作何等解,世界悉檀也;文王彖辞,吉多而凶少,举大纲以生善,为人悉檀也;周公爻辞,诫多而吉少,尽变态以劝惩,对治悉檀也;孔子《十传》,会归内圣外王之学,第一义悉檀也。

偏说如此,克实论之,四圣各具前三悉檀,开权显实,则各四悉。——《周易禅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