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
四十自述
自序
序幕我的母亲的订婚
第一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二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三章 在上海(上)
第四章 在上海(下)
第五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第六章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原书自序
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附录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
作品列表
生平年表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 年12 月17 日生于上海,是20 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胡适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 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 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生,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 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 年,27 岁的胡适回国,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成为文科教授。同年,他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 月24 日,胡适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 岁。胡适去世时,蒋介石写挽联,评价其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的一生璀璨斑斓,曾与众多成就巨大的人物互相唱和:胡适虽然说过“不喜欢搞政治”,但他的一生都与政治密切相关,在台湾多年身处官场,还参加过总统竞选;胡适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都有巨大建树;他在任驻美大使时,与美国罗斯福总统、美国的国务卿及其司长、各国驻美使节都有交往。
以胡适的成就、影响力及对近现代中国之贡献,说他是拉开现代中国文明与进步、民主、自由幕布的先哲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