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自然忧思卷.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16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王开岭 著
  • 图书编号:9787544059237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共三册,收录王开岭散文作品130余篇。在今天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人心难以纯净,也不再沉静。而这三册图书文字优美、情感充沛、思想深邃、见解不凡,正是可以让人们、让广大接受了太多“快餐食品”的青少年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的书籍。作者向往高尚、拒绝卑琐,以充满人文情怀和思辨色彩的笔触,用心、用情书写下了关于心灵、关于精神、关于自然的生命感悟、独到思索和孜孜探寻。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切中现代生活和文明社会的弊病,读来引人入胜,读后则令人掩卷沉思。总之,这是一套特别适合广大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其思想性和可读性俱佳,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于中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水平的提升,此套图书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

 

目录

恰同学少年(代序)

再见,萤火虫

乡下人哪儿去了

对动物权利的声援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消逝的“放学路上”

古典之殇

丢失的脚步

雪白   

远行笔记(四章)

一车狗被解放了

大地伦理(四章)

耳根的清静

谁偷走了夜里的“黑”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人类如何消费星空

蟋蟀入我床下

湮灭的燕事

荒野的消逝

“恐龙胃”与“物理人生”

好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东西应是免费的

江河之殇

茶憾

桥是水的情书

追着井说声“谢谢”

那些美丽的禁忌

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

消逝的地平线

多闻草木少识人

人是什么东茜

日子你要一天一天地过

自然长大的猪

生活在险境中

人生被猎物化

窦娥冤,果子狸

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

老北京的童话

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

谈谈墓地,谈谈生命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作者简介

  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现任中央电视台《看见》主编。著有《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激动的舌头》《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当年的体温》等散文随笔集。其作品大量入选文学典籍、大中学读本和各类语文试题,在读者心目中,他被誉为“精神明亮的人”,其著作被中国校园公认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在先者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 一句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 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在 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的 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 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

    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道信仰仪 式。它教会了我迷恋与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 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 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只有恢复谦卑,生命 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枝的高度与尊 严。

     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 应是“瞳憬、虔敬、守诺、皈依、忠诚……”之类。

    “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昂 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喻指一个人的生命动 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多年来 ,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 —有无“眺”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

    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 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群体而言,亦如 此。

     在古希腊、古埃及、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 ,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 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庐苍穹的感召和月 晕清辉的谕示。神话、咏叹、时令、历法、图腾、祭 礼、哲思、诗词、占I、、宗教、艺术……概莫能外。

    日月交迭,斗转星移;阴晴亏盈,风云变幻;文化与 天地共栖,人伦与神明同息;银河璀璨之时,也是人 文潮汐高涨的季节。星空,对地面行走的人来说,不 仅是生理依赖,也是精神依赖;不仅是光线来源,也 是诗意与梦想、神性与理性的来源。从雅典神庙的“ 认识你自己”到贝多芬的“我的王国在天空”;从屈 原“夜光何德,死而又育”的天问,到张若虚“江畔 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唏嘘……正是在星 光的普照与萦绕下,人类才印证了自己的足点,确立 着无限和有限,感受到天道的永恒与轮回,从而在坐 标系中获得生命的镇定。

     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 黯然与冷寂。

     生命之上,是山顶。山顶之上,是上苍。对地球 人来说,星空即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 。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浩瀚、深邃 、慷慨、无限……一并交给了你。

     汉语构词真的很奇妙,把“信仰”二字拆开即发 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 ,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

     对星空的审美态度和消费方式,往往可见一个时 代的生存品格、文化习性和价值信仰。我发现,凡有 德和有信的时代,必是谦卑的时代,必是尊重万物、 惯于膜拜和仰望的时代;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 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

     应该说,半世纪之前的人类,在对星空的消费上 ,基本是一种纯真的、童年式的文化和精神消费,更 多地,人们用一种唯美和宗教的视线凝望它。但现代 以来,随着技术野心的膨胀和飞行工具的扩张,人们 变得实用了、贪婪了,开始以一种急躁的物理的方式 染指她……手足代之目光,触摸代之表白。这有个标 志点:公元1969年7月20日,随着“阿波罗”登月舱 缓缓启开,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地球人,在一片人类 从未涉足过的裸土上,插下了一面星条旗。

     当星空变成了“太空”、意境变成了领地,当想 象力变成了科技力和生产力,当“嫦娥奔月”变成了 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 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对之的打量也就 从恋情式进入了科技式和政治式,膜拜变成了染指和 窃取。不仅恋曲结束了,连纯真也一并死掉了。

     至此,康德和牛顿所栖息的那个精神夜晚,彻底 终结。他们的星空已被彻底物理化。

     ——2005年 p86-87 

 

短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