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扉页
目录
序
前言
译后记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孩子为什么游戏?
培育亲密,不再孤寂
培育自信,不再无力
重返快乐,不再悲伤
成为会玩游戏的父母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
向孩子伸出援手
当孩子处于危险时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大人为什么很难做游戏?
游戏,也是为人之父的责任
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
调到孩子的频道
第3章 建立联结
联结、断裂、和重新联结
蓄满我的杯子:依附理论,和重建联结的动力
为联结而游戏
结束眼神之爱的阶段
“爱之枪”:随时随地的联结
走出孤独
抱你的是谁?从浅层联结到深层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力量感和无力感
“臭狗蛋”的游戏――力量感的实验
帮孩子做好面对世界的准备,
让批评的声音安静下来
重获失去的自信
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
一起大笑
冲破无力感的塔楼
缓和气氛
和好与装傻
放下尊严,找回你的孩子
从笑声到哭泣:当好玩的游戏导致糟糕的心情
第6章 学会打闹
科恩的打闹规则
开始打闹游戏
攻击性
活跃的体能游戏的益处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置换角色
从悲剧到喜剧
讲故事,从而治疗恐惧
在需要时担任演员及导演
幻想游戏
发现原创的剧本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我不喜欢,但为什么还要玩芭比娃娃(或变形金刚)
联结,既与男孩,也与女孩
男孩、女孩、和无力感
男孩与感受
男孩女孩,一起游戏
第9章 跟随孩子
如何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预留“游戏时光”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让孩子主导游戏
第10章 主导孩子(在必要时)
轻推一把
坚持联结
挑战
引入重要的主题
让事情变得有趣
为孩子领航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依赖(“我做不到!”)与独立(“我要自己做!”)
攻击性
性的感受和表达
邀请你不喜欢的行为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
给情绪一些时间
成人的隐藏情绪
应对“发脾气”
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时,实际是想表达些什么?
你是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
应对“愤怒”
应对“恐惧”和“焦虑”
应对“哭泣”
让“哼哼唧唧”停下来
另类“大哭”
游戏与情商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建立规则的新视角冷却自己
冷却自己
联结
“沙发会议”,而非“冷处理”
游戏!
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
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
了解孩子
给出明确的界限
意外出现的英雄
第14章 解决手足相争
同多个孩子游戏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结,即使是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与蓄满空杯
年幼者的隐蔽力量,以及家庭互动的神秘模式
针对手足相争的游戏力原则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
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
帮助其他的父母
当成人自己身陷孤寂与无力
成为最佳游戏伙伴
建设游戏力互助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