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亨廷顿用“文明的冲突”的思维框架分析全球化时代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危机, 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23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我们是谁?谁是美国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的一个发问,同时也是一种呼吁。如果将这一发问的背景转移到其他民族和国家,可能出现的恰好是亨廷顿所描述的全球化状况——但当我们主动或被动地迎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同时又努力地保持自身民族/国家特性不迷失于“全球化”之中的时候。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迷失,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2.亨廷顿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对美国国家特性受到各方面挑战而呈现衰落迹象的担忧以及对于重振美国国家特性的殷切希望。
3.《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担心美国不再是原来的美国了,并且他迫切地希望,从文化的角度,来重建美国。

内容简介

《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全书理念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脉相承,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一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1927.4.18—2008.12.24)哈佛大学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还著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等在国际政治学界十有份量的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国民特性危机
重要性:还挂国旗吗?
实质:我们是谁?
全球特性危机
美国特性的前景
第二章 国民特性及其他
Identity概念
别人和敌人
身份的来源
虚假二分法
第二部分 美国特性
第三章 美国特性的组成部分
变化、连续性和不完全的真理
移民来到之前的定居者
不只是信念
“不依附于一地”
人种和民族属性
第四章 盎格鲁—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持异议中的持异议”
“美国信念”
个人主义与工作道德
道德主义与改革论
第五章 宗教信仰与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与美国
信教的人
新教的美国与天主教
基督教的人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国民意识的出现、胜利和消损
民族国家的脆弱性
创建美国特性
国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国家和爱国主义胜利
民族主义走弱
第三部分 对美国特性的挑战
第七章 解构美国:国民层次以下的各种身份的崛起
解构主义运动
对“美国信念”的挑战
对英语的挑战
对核心文化的挑战
第八章 同化:归附者、双重国籍者 以及公民身份受到的损害
移民:同化与不同化
同化:仍是成功吗?
同化的缘由
外来移民
移民过程
美国社会:美国化成了非美活动
双重国籍和双重公民身份
公民与非公民
替代美国化的是什么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及拉美裔化
墨西哥/拉美裔挑战
为什么墨西哥裔移民不一般
墨西哥裔人的同化滞后
个人同化与移民飞地
迈阿密的拉美裔化
西南部的拉美裔化
第十章 美国与世界会合
变化中的环境
寻找敌人
死灵魂:精英非国籍化
爱国的公众
移民社群、外国政府及美国政治
第四部分 重振美国特性
第十一章 新老断层起影响的趋势
民族属性终结
人种:恒久、模糊、淡化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
两杈化: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非代表性民主:精英对公众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美国:易受攻击、宗教信仰及国家特性
易受攻击时代的“美国信念”
美国人转向宗教
宗教的全球复兴
伊斯兰好斗分子与美国
世界上的美国: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抑或是民族性质的?

前言

本书谈美国的国民特性在其相对重要性和实质内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重要性是指相对于许多其他的特性而言,美国人对自己的国民特性重视的程度。实质内容是指美国人认为自己有哪一些共同之处,从而使自己区别于别国人民。
第一,从历史上看,美国人心目中的国民特性的重要性是有变化的。18世纪末,大西洋沿岸的英裔定居者才开始认为自己不仅是各块殖民地的定居者,而且还是Americans1。独立以后,美国/美利坚民族的概念在19世纪逐渐地而且是断断续续地确立了下来。1861—1865年内战以后,国民特性在重要性上超过了其他的特性,美利坚民族主义精神在随后百年中得到发扬光大。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亚民族的、双重国籍的和跨国的身份开始抬头而损害国民特性的重要性。2001年“9·11”事件引人注目地使国民特性重新受到重视。当美国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遇到危险时,他们通常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如果他们觉得威胁减退了,别的特性就可能再次抬头,而盖过国民特性。
第二,两百多年来,美国人在高低变化的程度上,从人种、民族、意识形态和文化这些角度界定自己的特性。人种和民族属性的因素现在已大体上消失了,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人种的社会。最初由托马斯·杰斐逊2提出、后来又经多人阐释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特性的关键决定因素。可是这一“信念”是17世纪和18世纪美利坚早期定居者的有特色的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产物。这一文化的重要因素包括:英语;基督教;宗教义务;英式法治理念,统治者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对天主教持异议的新教的价值观,包括个人主义,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有义务努力创建尘世天堂,即“山巅之城”。从历史上看,千百万移民之所以被吸引到美国,正是因为有这一文化以及这一文化所促成的经济机会。
第三,盎格鲁—新教文化对于美国人的特性来说,三个世纪以来一直居于中心地位。正是它使得美国人有了共同之处,而且正如无数的外国人所指出的那样,正是它使得美国人区别于别国人民。但在20世纪后期,这一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以下一些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新浪潮;一是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一是西班牙语有形成美国第二语言之势,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一是一些群体强调立足于人种和民族属性及性别的特性;一是移民社群及其原籍国政府对美国社会施加影响;一是精英人士日益强调其世界主义的和跨国的特性。在应对这些挑战时,美国特性可能演变的方向包括:(一)出现一个只强调信念的美国,缺乏历史文化核心,团结的因素只是共同承认“美国信念”的原则;(二)出现一个分成两杈的美国,有两种语言,即西班牙语和英语,两种文化,即盎格鲁—新教文化和拉美裔文化;(三)出现一个排他主义的美国,再一次定性于人种和民族属性,排斥和压制非白人和非欧洲裔人;(四)出现一个再次充满活力的美国,重申其历史性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并因与一个不友好的外部世界的对峙而充实力量;(五)出现以上这些及另一些可能性的某种组合。美国人怎样界定自己的特性,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国家在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中,是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还是一个帝国性质的国家,抑或是一个民族性质的国家。
我是以一名爱国者和一名学者这样两种身份写作本书。作为一名爱国者,我深盼我的国家能够保持团结和力量,继续是一个在自由、平等、法治和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作为一名学者,我发现美国国家特性/国民身份的历史演变及其现状存在着一些引人入迷的、重要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可是,爱国之心和治学之心有时是会有冲突的。我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尽量努力争取做到超脱地、透彻地分析各种现象。但仍需提醒读者,我对于这些现象的选择和说明很可能还是受到我的爱国心的影响,因为我希望发现它们在美国的过去及其可能的未来所具有的意义。
所有的社会的存在都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威胁,并最终屈从于它们。但是也有一些社会尽管受到这样的威胁,却能够遏制和扭转衰落的过程,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特性,从而推迟其衰亡。我认为美国能做到这一点,美国人应当重新发扬盎格鲁—新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因为正是它们三个半世纪以来为这里的各人种、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所接受,成为他们自由、团结、实力、繁荣以及作为世界上向善力量道义领导者的地位的源泉。《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将“文明的冲突”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民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认为美国已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关头,若不大力捍卫和发扬盎格鲁一新教文化这一根本特性,国家就会有分化、衰落的危险。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认为“伊斯兰好斗分子”是美国现实的敌人,还会面对中国这个“可能的潜在敌人”。此书甫出,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