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到维尼熊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874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7-08-10 05:00:02
  • 发布日期:2025-10-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詹姆斯·M.罗素
  • ISBN:9787559600233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从柏拉图到维尼熊:哲学经典导读》精选六十七本启迪思维的经典著作,以平实、幽默的笔调,为想了解哲学但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你,介绍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在本书中,既有柏拉图、笛卡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大家的著作,也包括了蕴含着丰富哲学思辨的小说、科幻作品和政治宣言,甚至还有《小王子》《小熊维尼之道》这类童书作品。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让我们从中撷取到思考的智慧,帮助我们过上更符合内心的生活。

作者简介

  詹姆斯· M. 罗素(James M. Russell),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哲学系,获得了批评理论方向的本科学位。他曾在英国的开放大学任教,目前从事媒体行业。曾经出版过《灵修经典导读》以及一些其他的哲学读物。目前和妻子、女儿以及他们的两只猫居住在伦敦的北部地区。

编辑推荐

  ★五分钟能读懂一本经典作品?是的,精选六十七本经典哲学作品,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介绍了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非常适合初涉哲学的读者按图索骥。每章节最后还提供快速阅读,便于读者迅速了解每本书的大概风格。
  ★给哲学入门者的必读书单?是的,本书针对的就是没有系统接触过哲学著作,但有兴趣想了解哲学基本常识的读者。全书以哲学历史为轴,概览哲学发展进程,方便读者寻找感兴趣的哲学流派或哲学家,从而选择进一步了解和延伸阅读,使得读者对哲学的理解更加具体化。
  ★以哲学经典为主,综合其他思想经典本书在选择要介绍的经典时,并没有局限在哲学范围之内,而是从小说、随笔、儿童文学甚至是科幻等范围内广泛甄选,因为哲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一直在与其他领域进行着广泛的互动。通过这样的选择,本书进一步阐明了哲学在生活中俯拾即是这一观点,再次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门槛。

下载地址

序言

  本书的目的是为哲学经典提供一些简要的介绍。我们选取了六十七本书,分别为每一本做了简洁概括。这样做主要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用寥寥千字,很难为复杂的哲学著作提供一种精确的观感;第二,我们首先应该把哪些书定为“哲学经典”?
  在选择这些书的过程中,我们有意地将网撒到了传统哲学领域之外,所以其中所选包括了小说、儿童读物、科幻作品和政治宣言,当然更多的还是学术著作。我们想反映的是,许多激发哲学灵感的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谈论哲学的书。有人也很可能会对如此不拘一格的书目提出异议;同时,我们还不可避免地放弃了许多重要和有趣的著作。但我们希望,最终名单里的这些书,既能激发思想,又会有哲学上的益处,同时也想提供一种概览,让大家明白可以从中汲取哲学理念的书籍范围其实非常广。
  用简洁的话语解释一个作家的思想的困难性,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只要可能,我们都倾向于选那些可以被扼要总结的著作。当然,这其中有些书几乎无法归纳出一个压缩版本,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尝试把焦点集中在书里那些足以在有限篇幅内得到阐明的核心观念上。
  我们的目标是让本书尽可能平易近人,指导原则则是说明为何某本书很重要,或者被认为很重要。但我们也想回答一下“我会享受阅读此书吗”这种问题,所以放在每个条目最后的“快速阅读”,目的就是迅速告诉你这位作家的作品读起来是什么感觉,同时,也为所讨论的问题要点提供一个精简(以及偶尔幽默)的概括。
  总之,我们寻求的是一种聊天式的通俗易懂的风格,虽然这偶尔会带来一些批评我们不够严肃的风险,但是我们没有像哲学教员对待学生那样,而是尽量像在和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解释一样去介绍这些书,以期能为读者提供一段津津有味和引人入胜的旅程。
  本书的每个部分都独立成章,所以你也可以将它作为一本参考书来读,或者仅作“浏览”之用。但是,如果你选择从头读到尾,本书也的确提供了一个保持叙事连贯性的结构,它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检视了哲学传统的不同方面。
  首先,我们会穿越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到维特根斯坦,来一场走马观花之旅。其次,我们会讨论一些哲学传统中的“局外人”,如克尔凯郭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冥想和心理剧部分将网络进一步拓展到各式各样的著作中,这些著作或者思考生活的意义,或者增进了我们对心智如何工作的理解,抑或考量了“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这之后,在介绍完20世纪最突出的若干政治和哲学理念后,我们还加入一个部分,提供了一些更近期的西方哲学的采样。最后,我们会近距离观察一下欧陆传统和批判理论。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首先,每部分开头所给出的引文并不一定出自所介绍的那本著作。我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作家作品体系中的其他语段似乎更适合作为标语,因为它们更恰当、简练,或者更有趣。其次,有些著作,我们给出的标题或出版日期相对灵活。有些书,如弗洛伊德的《性论》等,在发行时用的是其他名字。其他有着复杂著录历史的书,有的涉及出版日期,比如它们是私下发表的,或者如博尔赫斯的《虚构集》,原本曾作为两本独立的书发行,在二十年之后才有英译本。
  在书名和日期的确定上,我们做了版本上的选择,以期使本书的介绍不至于复杂化。题目方面会更倾向于那些当代版本中被普遍使用的书名,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读者在书店或网络上查找。普里莫·莱维的《如果这是一个人》在美国以不同的书名发行,诸如此类的个例,我们已在文中具体阐明了我们的选择。然而,作为一条一般性的原则,给出版和书名的历史太多的细节阐释着实有卖弄之嫌,也偏离了我们读解和描述它们的主要目标。
  汇编此书的过程非常愉快,同时也感谢为各自专业领域中的书目撰写词条的撰稿人;感谢康斯特伯与罗宾逊出版社的邓肯·普劳德富特,以及巴诺书店的斯图尔特·米勒的反馈和录入工作。纠缠“哪些书是哲学经典”的问题实乃其乐无穷,我也希望《从柏拉图到维尼熊》一书对读者来说,能像我在编辑时感到的那样—有趣并且愉悦。

目录

序言 i
走马观花之旅:哲学的传统 / 001
伯特兰·罗素《哲学问题》 003
柏拉图《理想国》 006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010
希波的奥古斯丁《忏悔录》 014
勒内·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018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022
戈特弗里德·韦尔海姆·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序论》 026
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 030
乔治·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034
大卫·休谟《人类理解研究》 038
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042
格奥尔格·韦尔海姆·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逻辑学》 046
亚瑟·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051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论自由》 055
库尔特·哥德尔《论〈数学原理〉及其相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I)》 058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061
狂热疯癫之徒:局外人和不速之客 / 065
索伦·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067
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071
弗里德里希·尼采《善恶的彼岸》 075
弗兰茨·卡夫卡《审判》 079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083
安·兰德《源泉》 087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虚构集》 091
阿道司·赫胥黎《知觉之门》和《天堂和地狱》 094
菲利普·金德里德·迪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097
冥想:沉思作为哲学 / 101
威廉·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婚姻》 103
哈利勒·纪伯伦《先知》 107
安托万·德·圣- 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110
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一个人》 114
朵贝·杨笙《姆明爸爸出海去》 117
理查德·巴赫《海鸥乔纳森》 123
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种价值探究》 127
本杰明·霍夫《小熊维尼之道》 131
拉姆·达斯《俏皮话:一本精神生活的袖珍手册》 134
心理剧疗法:你该怎样生活 / 137
孙武《孙子兵法》 139
拉罗什富科《箴言集》 14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论》 146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记忆、梦与反思》 150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155
卡尔·罗杰斯《个人形成论》 158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162
20 世纪的诸种“主义”:政治与个人问题 / 165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67
艾玛·古德曼《无政府主义及其他》 170
让- 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现象学本体论研究》 175
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 179
彼得·辛格《实践伦理学》 183
詹姆斯·洛夫洛克《盖亚:重新审视地球上的生命》 188
内奥米·沃尔夫《美貌的神话》 191
现代哲学:要览 / 195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维森伦德·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 197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201
索尔·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 205
戴维·凯罗格·刘易斯《论多重世界》 209
丹尼尔·丹尼特《达尔文的危险观念》 212
戴维·温伯格《小块松散组合:一个有关网络的统一理论》 216
泰德·洪德里奇《恐怖之后》 219
意义与解释:欧陆传统 / 223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 225
罗兰·巴特《神话学》 229
雅克·拉康《拉康选集》 234
乔治·巴塔耶《受诅咒的部分》 239
路易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集》 243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247
露丝·伊瑞葛来《此性非一》 251
让- 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 255
米歇尔·福柯《性史》 258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恐怖的权力:论卑贱》 261
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 265

短评

  • 无非 2017-06-15

    入门读物,离哲学有点远。适合没有哲学基础想简单了解一下的人,有些似乎已经被当下哲学界遗忘的书能得到推荐确实不错。徇私五星。

  • smile 2017-07-02

    我们称柏拉图为理性主义者,他尝试运用纯粹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宇宙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为经验主义者,他倾向于通过对世界的观察(而非纯粹的理性)做出结论。美好生活的过程,我相信不属于懦弱的人。它关涉到充分发展、增进一个人的潜能,关涉到活着的勇气。它意味着一个人将自己完全投入到生活之流当中。

  • Moon 2017-07-15

    非常出色的一本导读本,作者讲解很见功力,能够在短小的篇幅内把一个哲学家的核心概念做比较综合介绍,并且能把一本哲学著作的大概要义讲明白。作者在梳理哲学著作时采用的分类方法也很有特色,不走传统学术体系,针对普通读者别具特色。

  • 西二旗快五过八 2017-07-16

    无非老师的新书 嗯

  • 风扬兮 2017-08-05

    为了书名买的,感觉被骗了。我一点也不认为这本书像是什么哲学导读或者哲学入门读物之类的作品。它每一篇的篇幅简短得像“少儿哲学小词典”,又还不如维基百科甚至是百度百科上的条目清楚。我也实在是反感那种“五分钟能读懂一本经典作品”的宣传了。这本书并不能帮助你真正地了解什么。

标签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