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7781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8-05-10 06:10:03
  • 发布日期:2025-10-05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马克斯·韦伯
  • ISBN:9787208145870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伯提出了一个知名的论点:新教教徒的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教徒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务,尤其是经济成就上的追求,但为什么新教教徒却是例外?

  韦伯在该书中论述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韦伯列举了新教、清教、加尔文教等教徒生活、学习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成功与新教盛行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新教入世禁欲主义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从而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得以兴起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极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主要著作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以及未完成遗稿《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等。

  阎克文,1956年生,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斯·韦伯全集》翻译与研究骨干专家。主要译著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君主论》《个人主义》《马克斯·韦伯传》(与王利平、姚中秋合译)、《民主新论》(与冯克利合译)等。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 当代思想巨匠提序导读

  帕森斯、R.H.托尼、科林斯、卡尔贝格、京特·罗特……

  ◇ 综汇多版精要详注

  完整收录德文原版、帕森斯英译本、卡尔贝格英译本研究精髓

  ◇ 名家译本,精善全面

   韦伯专事译者阎克文精修译本,姊妹篇“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后的反批评”全新中译,臻准呈现

下载地址

序言

  中译者说明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德文原著问世已逾百年,它的第一个著名英译本问世(1930 年)已经80 周年,不过,在中国学术界,使它的著名声誉更加名副其实的则是22 年前(1987 年)问世的三联版中译本,因为它在一个相对异质但却最为庞大的文化语境中迅速获得了应有的思想学术地位,其深远影响所及尚未可估量。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英译本曾多次再版,虽然始终没有做过修订,但在70 多年间一直保持了唯一得到公认的权威英译读本的地位,直到2002 年又有了斯蒂芬·卡尔贝格(Stephen Kalberg)的全新英译本。目前已有的若干大陆版中译本都是基于帕森斯的英译,但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对英译本的忠实程度却并没有像英译本那样能够长期保持不必修订的境界。因此,斗胆越俎代庖做一点修订工作,便成了笔者重新翻译同一个英译本的初衷。

  再者,《新教伦理》发表不久,韦伯又根据他在美国的游历,写出了《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一姊妹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它是对《新教伦理》命题的扩展,不过,一直以来的情况表明,此文并没有得到足够程度的重视,这显然不利于更准确地理解韦伯的思考。借此机会笔者译出了汉斯·格特与赖特·米尔斯(H. H. Gerth & C. W. Mills)的英译,希望能对中文读者有所裨益。

  另一方面,百多年来,欧美学界仅对本书的研究文献即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多位韦伯研究的领军人物先后为帕森斯英译及其重印本题序注疏或泼墨导读,既张扬了原著的价值,也反映了对原著的世纪研究脉络。因此,重译这部名著也是一个机会,可以把这些极有价值的思考线索呈献给中文读者。

  卡尔贝格的译本也在欧美学界获得了广泛好评,至今已出到第四版。不过,为了自己的初衷,笔者还是以帕森斯的英译为本,但译出了卡氏撰写的导论(2002 年),并将卡氏所作部分注释译出附在相关位置(标明为“卡注”,帕森斯的注释均为“英译者注”,“中译者注”均为笔者注)。同时还译出了R. H. 托尼(R. H. Tawney)为1930 年版写的前言,兰德尔·科林斯(Randall Collins)为1998 年重印本撰写的导读,以及京特·罗特(Günther Roth)为《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1993 年)撰写的绪论(摘译)。

  另外,《新教伦理》甫一问世便引起了德国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其中自然也有对这个崭新命题的种种批评,而最有代表性的尖锐批评来自同时代的批评家费里克斯·拉什法尔(Felix Rachfahl)。韦伯对这些批评作了多次回应之后,于1910 年写出了“最后的反批评”,进一步阐述和澄清了《新教伦理》提出的论点,这次也一并根据戴维·查尔克拉夫特与奥斯丁·哈灵顿(David Chalcraft & Austin Harrington)英译文译出作为附录,由此还可以了解韦伯大概会如何回应后来的批评者。

  译校过程中多次承蒙学兄冯克利先生以及商务印书馆王明毅先生和中国社科院渠敬东先生不吝指教,至为感念。但笔者自知学养浅陋,虽勉力而为,译文舛误亦恐难免于万一,文责当然一体自负,唯祈日后能得方家匡谬,也希望还能有机会纠偏勘误。

  阎克文 谨识

  2009 年12 月于威海

目录

中译者说明

英译者序 塔尔科特·帕森斯(1930)

新版序言 塔尔科特· 帕森斯(1958)

前言 R. H. 托尼

导言 安东尼·吉登斯

导读 兰德尔·科林斯

导论 斯蒂芬·卡尔贝格

《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绪论 京特·罗特

宗教社会学序言

第一部分 问题

第一章 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天职”观——研究的任务

第二部分 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用伦理观

第四章 入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A. 加尔文宗

B. 虔信派

C. 循道宗

D. 浸礼宗诸教派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注释

索引

附录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结束语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