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我来敲门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5538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8-03-29 06:10:03
  • 发布日期:2025-10-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 ISBN:9787559614698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继颠覆性巨著《笛卡尔的错误》之后,达马西奥通过对多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总结,向一个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发起了大胆的冲击。这个谜题就是:意识从哪里来?

在梳理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大脑神经解剖结构的线索后,达马西奥解释了在他眼中大脑如何构建心智、心智如何构建意识的原理,并着重强调了自我在构建意识大脑中的重要性。这种基于演化的研究角度,彻底转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看待和描述有意识心智的方式。

在《当自我来敲门》中,达马西奥邀请读者和他一起踏上一场意识的冒险之旅,带领读者深入迄今为止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层层揭开自我与意识的秘密。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

他以情绪为出发点,从演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人类意识产生的路径,其研究成果被各学科研究者广泛引用,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评为“高被引学者”之一。

他的首部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经问世便获得热烈反响,自此以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向。


编辑推荐

知名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全新力作,让诺奖得主奈保尔爱不释手,令大提琴家马友友神魂颠倒。● 挑战困扰人类的根本谜题,构建心智演化之路,探索意识起源之谜。

一场人类意识探索的盛宴,一次刷新阅读体验的脑力挑战!

国内外众多知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联袂跨界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傅小兰、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周仁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知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联袂推荐!

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之二。

湛庐文化出品。


下载地址

序言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

——序达马西奥著作五种中译

汪丁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大约15年前,我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在友谊宾馆吃午餐,他来北京大学参加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十周年庆典的系列演讲活动。闲聊一小时,我的印象是,给这位实验经济学家留下较深印象的脑科学家只有一位,那就是达马西奥。其实,达马西奥至少有三本畅销书令许多经济学家印象深刻,其中包括索罗斯。大约2011年,索罗斯想必是买了不少达马西奥的书送给他的经济学朋友,于是达马西奥那年才会为一群经济学家演讲,并介绍自己2010年的新书《当自我来敲门》(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我建议的直译是“自我碰上心智:意识脑的建构”),同时主持人希望达马西奥向经济学家们介绍他此前写的另外两本畅销书,即《寻找斯宾诺莎》(2003)和《笛卡尔的错误》(1995),后者可能也是索罗斯非常喜欢的书。索罗斯总共送给那位主持人三本《笛卡尔的错误》。笛卡尔是近代西方思想传统的“理性建构主义”宗师,所以哈耶克追溯“社会主义的谬误”至360年前的笛卡尔也不算“过火”。索罗斯喜爱达马西奥,与哈耶克批判笛卡尔的理由是同源的。

脑科学家达马西奥,在我这类经济学家的阅读范围里,可与年长五岁的脑科学家加扎尼加相提并论,都被列为“泰斗”。术业有专攻,达马西奥主要研究情感脑,而加扎尼加主要研究理性脑。“情感”这一语词在汉语里的意思包含了被感受到的情绪,“理性”这一语词在汉语里的意思远比在西方思想传统里更宽泛,王国维试图译为“理由”,梁漱溟试图译为“性理”(沿袭宋明理学和古代儒学传统),我则直接译为“情理”,以区分于西方的“理性”。

标志着达马西奥的情感与理性“融合”思路的畅销书,是 1999 年出版的《感受发生的一切》(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我的直译是:“发生什么的感觉:身体与情绪生成意识”)。达马西奥融合理性与感性的思路的顶峰,或许就是他2018 年即将出版的新书《生命的秩序》(The Strange Order of Things:Life, Feeling, and the Making of Cultures,我的直译是:“世界的奇怪秩序:生命,感受,文化之形成”)。

在与哲学家丽贝卡·戈尔茨坦(Rebecca Goldstein,史蒂芬·平克的妻子)的一次广播对话中,达马西奥承认斯宾诺莎对他的科学研究思路有根本性的影响,甚至为了融入斯宾诺莎,他与妻子专程到阿姆斯特丹去“寻找斯宾诺莎”。他在《寻找斯宾诺莎》一书的开篇就描写了这一情境,他和她,坐在斯宾诺莎故居门前,想象这位伟大高贵的思想者当时如何被逐出教门,又如何拒绝莱布尼茨亲自送来的教授聘书,想象他如何独立不羁,终日笼罩在玻璃粉尘之中打磨光学镜片,并死于肺痨。如果这两位伟大的脑科学家知道陈寅恪写于王国维墓碑上的名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可能要将这一名言写在《寻找斯宾诺莎》一书的扉页。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斯宾诺莎的情感学说,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对达马西奥产生的影响,不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晚年达马西奥的问题意识,很明显地,从神经科学转入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再转入“文化”或“广义文化”(人类以及远比人类低级的生物社会的文化)的研究领域。文化为生活提供意义,广义文化常常隐含地表达着行为对生命的意义。原始的生命,其演化至少开始于10亿年前的真核细胞。达马西奥和我都相信(参阅我2011年出版的《行为经济学讲义》),原始生命是“共生演化”(symbiosis)的结果。并且,我们都认为广义文化的核心意义是“合作”——我宣称行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合作何以可能”。达马西奥认为关于合作行为的“算法”是10亿年演化的产物,虽然,这样的广义文化将世界表达为一套“奇怪的秩序”。例如,在原核细胞的演化阶段(大约20亿年前),很可能“线粒体”细胞与“DNA”细胞相互吞噬的行为达成僵局,于是共生演化形成真核细胞,而这样的细胞,基于共生演化或合作,确实看起来很奇怪。他把这一猜测,写在 2018 年的新书里。不过,早在2011年,哈佛大学诺瓦克(Nowak)小组的仿真计算表明,在几千种可能的“道德”规范当中,只有几种形成合作的规范是“演化优胜”的。

原始的生命,例如由细胞膜围成的内环境,只要有了“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只要在生存情境里有可能偏离这一稳态,就有试图恢复这一稳态的生命行为,不论是否表达为“情绪”、“意象”或“偏好”(喜欢与厌恶)。因此,生命行为或(由于算法)被定义为“生命”的任何种类的行为,可视为是“内平衡”维持自身的努力,物理的、化学的、神经递质的,于是,在物理现象与生命现象之间并不存在鸿沟。根据演化学说,在原始情绪与高级情感之间也不存在鸿沟。在融合思路的顶峰,达马西奥推测,从生命现象(“脑”和“心智”)

涌现的意识现象,以及从意识现象(基于“自我意识”)涌现的“精神现象”,都可从上述的演化过程中得到解释。个体与环境的这种共生关系,不妨用这篇序言开篇提及的经济学家史密斯的表达,概括为“演化理性”,又称为“生态理性”。

精神现象,在20世纪的“新精神运动”之前的数千年里,主要表达为“宗教”——个体生命融入更高存在的感觉以及由此而有的信仰,还有信仰外化而生的制度。在当代心理学视角下,任何生命个体,都需要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个体而言,广义的环境是宇宙,或称为“整全”,中国人也称为“太一”。古代以色列人禁止为“太一”命名,因为,任何“名”(可名之名,可道之道)都不可能穷尽整全,于是都算“亵渎”。初始的信仰,就是对个体生命在这一不可名、不可道的整全之内的位置的敬畏感,以及因个体和族群得以繁衍而产生的恩典感。个性弘扬,抗拒宗教对信仰的束缚,诸如路德的改革,于是个体生命可以表达与神圣“太一”合体的感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归根结底,还是个体要处理它与“整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套关系是连续的谱系,从低级的细胞膜行为——称为“情绪”,演化为高级的信仰行为——称为“精神”。

我认为达马西奥的这几本书,或许远比我的《行为经济学讲义》更容易读懂。众所周知,以目前中国学术界的状况,优秀译文难得。谨以此序,为湛庐文化在这一领域坚持不懈的努力提供道义支持。

目录

赞誉

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汪丁丁

Part1 起源

无论是不是科学家,当我们对意识进行思考时,都会感到困惑不已。如果说意识是心智的产物,心智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如果说心智存在于大脑内,大脑又是如何产生心智的呢?有意识心智是神秘莫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解开这个谜团。

第1章 提出问题

第2章 生物价值的演化

Part2 心智

表象是对客体的物理性质、时空关系及动作的表征,其中一些与大脑外部的真实活动相对应,而另一些则由记忆通过回忆过程重建。真实表象与回忆表象组合在一起,不易觉察地流动着,二者的占比不断变化,这就构成了心智。

第3章 心智的起源

第4章 躯体映射

第5章 情绪与感受

第6章 获取记忆

Part3 意识

清醒状态、心智与自我是意识非常重要的铁三角。意识的神经学则主要涉及三个重要的解剖分区:脑干、丘脑及大脑皮层。但我们必须注意:在意识的三个解剖分区及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交叉的。

第7章 观察意识

第8章 构建有意识心智

第9章 自传体自我

第10章 关于意识的总结

Part4 反抗

人类意识创造了一种质疑残酷自然之道的可能性。它的产生与大脑、行为和心智的演化发展息息相关,这种演化导致了文明的出现,这是自然史上的崭新一页。生命由此开辟了一条道路,向冷漠大自然的支配发起了反抗。

第11章 意识的成就

附录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短评

  • 爆仔 2018-03-08

    已购

  • 枫零俊 2018-03-27

    读过原版,作者的文笔真的是……很曲折……译文如此流畅真是难为译者了,决定对照着英文慢慢再看一遍。目前看到第3章,感觉非常不错!

  • 搬运工小猪 2018-03-22

    😂太复杂了哈哈,也不是我的菜

  • Honey,Ciryal 2018-03-27

    很深奥,值得多读几遍。之前读过达马西奥的《笛卡尔的错误》,也是啃了四遍才敢说大概懂了,虽然很费劲但是感觉从此之后视野都不一样了。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