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错觉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2465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18-01-11 05:00:04
  • 发布日期:2025-10-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史蒂文·斯洛曼;(美)菲利普·费恩巴赫
  • ISBN:978750868250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我们的无知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人类建立了复杂的社会,掌握了艰深的技术:我们学会了生火,创建了民主制度,在月球上留下足迹,让基因对号入座……然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是犯错大王,时常做出愚蠢的行为,大多数人甚至连马桶的基本工作原理都弄不清楚。我们何以知之甚少却成就颇高?
《知识的错觉》指出,人类个体对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没有谁拥有超级大脑,所幸人类在一个丰富的知识共同体中各擅所长,相互依存。我们的日常需求几乎都仰仗着别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擅长从周围的人、事、物中获取经验与智慧。所以,让人类从众生当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的,并非个人理性,而是无与伦比的集体思考。也正因为他人的存在,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是知识的错觉。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常常高估自身的理解力,为何政治偏见与迷思总是根深蒂固,为何个人精英主义式的教育和管理总是无疾而终。
对“无知”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一种*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理性地对待技术,更客观地面对烦冗的信息,与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和谐共处。
"

作者简介

[美]史蒂文·斯洛曼(Steven Sloman)
美国布朗大学认知、语言与心理学教授,《认知》杂志主编。史蒂文长期致力于研究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他对因果推理、判断和决策等认知相关问题有独到见解,在主流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出版多部作品。
[美]菲利普·费恩巴赫(Philip Fernbach)
认知科学家,科罗拉多大学利兹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揭示认知科学如何影响社会问题,如政治、基因科学及消费者如何决策等,曾受邀作为TEDx演讲嘉宾就此类话题发表演说。他有多篇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BBC(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等有影响力的媒体上。

编辑推荐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撰文推荐!
一本简明扼要的人类智能使用手册!
从集体狩猎到民主制度,从抽水马桶到智能技术,
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
认知科学家告诉你关于个体无知与集体智慧的真相,
让你了解个体的无知与错觉,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你认清集体的理性与非理性,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你可能并不知道:
我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聪明。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
虽然人类比史上所有动物都更聪慧,但是,人类并不善于思考。
让人类崛起的是集体思考,而非个人理性。
知识存在于群体中,专家也依赖群体的智慧。
知识掌握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集体并非永远正确,集体观念误入歧途时,个体应避免其负面影响。
……

下载地址

序言

"前言 无知与知识共同体
三名士兵坐在一个三英尺 a厚的混凝土掩体中,聊着各自的家乡。突然,谈话随着水泥墙体的剧烈摇动而中断,接着停止,地面晃得简直像抖动的杰乐果冻( Jell-O,美国果冻食品品牌)一般。此刻,在他们头顶上方三万英尺处的一架 B-36轰炸机上,机组成员因机舱中充斥的热流与浓烟而咳嗽不停,并因为几十个闪光灯和警报器同时启动而争吵不休。与此同时,在向东 80英里 b的海面上,不幸的“幸运龙五号”渔船(第五福龙丸)全体船员站在甲板上,惶恐而惊愕地盯着海天之际。
这是 1954年的 3月 1日,身处太平洋远洋海域的他们都见证了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爆炸事件:绰号为“虾”,代号为“喝彩堡垒”1的氢弹爆炸。不过,好像哪里不对劲儿,而且错得很离谱。
那些置身比基尼环礁掩体中的军人们接近核弹的爆心投影点。他们曾目睹过以往的核弹爆炸,这不像地震那样不可预期,他们应该能够预知爆炸发生 45秒后袭来的冲击波。再说 B-36的机组人员,他们进行的是一次载有科学使命—放射性沉降云采样与放射性测量的飞行任务,理应在安全高度内航行,而这架飞机却被烧得都要起泡了。
这些人都比第五福龙丸上的船员要幸运得多。爆炸发生两小时后,一片放射性沉降云笼罩在渔船上空,使船员们暴露在放射性碎片下长达数小时之久。他们几乎立即出现了辐射综合征的急性症状—牙龈出血、恶心、灼烧感—其中一人在送至东京医院后几天内就死亡了。爆炸发生前,美国海军曾护送几艘渔船离开危险海域。而第五福龙丸早已在美国海军划定的危险海域以外了。更令人痛心的是,几小时后,放射性沉降云随即飘过了朗格拉普环礁和乌蒂里克环礁,使本地居民都受到了辐射。这是居民们从未经历过的。他们在罹患急性辐射综合征三天后被疏散撤离,并暂居于另一个岛上。他们于三年后返回环礁,但又因癌症发病率激增而被再次疏散。最为悲惨的是孩子们,他们始终眼巴巴地盼着回家之日的到来。
爆炸的威力远远大于预期,这是灾难发生的原因。 TNT当量是用于衡量核武器威力的指标。1945年于广岛2爆炸的代号为“小男孩”的裂变式原子弹,其当量为 16 000吨 TNT(三硝基甲苯,常用于制造炸药),足以让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彻底变为废墟并夺走 10万人的生命。研制“虾”的科学家们对其威力的期待大约是“小男孩”的300倍,即 6兆吨。然而,“虾”实际释放了 15兆吨的爆炸威力,几乎相当于“小男孩”的 3 000倍。科学家们预见了这次爆炸会威力惊人,却没想到低估了那么多。


目录

推荐序 无知怎么破解?没人知道 V
前 言 无知与知识共同体 IX
第一章 我们知道什么 001
我们究竟有多无知 008
错觉的诱惑 018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思考 021
一个好大脑 026
明察秋毫的大脑 029
富内斯的诅咒 033
第三章 我们如何思考 037
因果推理大师 041
推理的正向和逆向 048
讲故事的能力 052
第四章 我们的认知为何会出错 059
我们所知甚少,但够用 065
两种思维 067
直觉、慎思与解释性深度错觉 072
第五章 身体记忆卡和世界存储器 077
具身智能 084
认知革命 087
世界存储器 090
大脑,心智的一环 095
第六章 他人的智慧 101
狩猎共同体 104
智力爆炸 107
共享意向性 110
作为常态的团队合作 114
模糊的知识边界 116
为共同体而生 121
知识共同体的代价与好处 122
第七章 与技术共事 127
思想的延伸 131
无法共享意向性的技术 137
真正的超级智能 144
与系统一起工作 148
第八章 科学的错觉 151
公众理解科学 156
忠于共同体 159
错误的因果模型 163
修正错误信念 168
第九章 政治的错觉 171
解释你的立场 177
价值还是后果 183
“无知”的选民 189
第十章 聪明新定义 195
智力的定义 203
智力测验简史 205
集体智力测评 208
群智及其影响 213
第十一章 变得更聪明 217
发现你的未知 222
知识共同体与科学教育 225
学习共同体 232
第十二章 做更聪明的决策 237
解释的朋友和敌人 243
信息不是越多越好 246
蜂巢经济 250
推向更好的决策 253
结 语 无知不可避免,错觉亦有价值 261
致 谢 273
注 释 275

短评

  • 布谷传声 2018-01-05

    让你了解个体的无知与错觉,认清集体的理性与非理性,掌握聪明的思考方式,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知不可避免,错觉亦有价值。《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撰文推荐。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读书。
  • Moon 2018-01-05

    整本书阐述了三个要点:其一,重申了一条真理:“自知己无知”,社会越复杂,我们所知就越有限,要时刻提醒自己谦逊;其二,告诉我们即便我们所知有限,但依然会有一种理解的错觉,务必警惕盲目自信;其三,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得不依赖于知识共同体,要学会分辨信号与噪音,更好得利用知识共同体的成果,避开陷阱。毫无疑问,在网络时代依靠自己有限的知识来单打独斗,是毫无出路的,怎么有效利用网络中广泛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对于我们成功至关重要。一本绝对的好书,颠覆我们的传统对于知识的认知,值得一读。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