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第二版)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385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朱庆育
  • ISBN:9787301270455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 一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内容,增加最新的学术进展内容,力争保持该书在民法相关教材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该书为民法总论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又有研究视野的广度,为读者展示了德系民法人扎实的研究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水准的研究能力。本书为民法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不可多得的高水准学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第二版序
民法教科书及其写法(代自序)
法规缩略语表
第一编基础理论
第一章民法基础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第二节民法总则编
第三节民法的法源
第二章民法规范理论
第四节法律规范的概念与结构
第五节民法规范的传统分类
第六节个别规范与法律行为
第二编法律行为
第三章法律行为的本质
第七节法律行为的概念
第八节中国法上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章法律行为的效力自治
第九节法律行为的效力基础
第十节法律行为效力自治的时间维度
第五章法律行为的类型
第十一节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二节契约
第六章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第十三节基本概念
第十四节分离原则
第十五节抽象原则
第七章意思表示的一般原理
第十六节意思表示的概念
第十七节意思表示的生效
第十八节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八章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
第十九节效力瑕疵及其事由
第二十节判断能力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节意思保留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节单方错误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三节表意自由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四节事务处置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五节强制秩序与法律行为
第二十六节效力瑕疵的基本形态
第九章代理
第二十七节代理概说
第二十八节意定代理权
第二十九节无权代理
第三编权利主体
第十章自然人
第三十节民法上的人
第三十一节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第三十二节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第三十三节人格的保护
第三十四节户籍与住所的民法意义
第十一章自然人的团体构造——法人
第三十五节法人概说
第三十六节法人的分类
第三十七节法人权利能力:开始与消灭
第三十八节法人权利能力:根据与范围
第三十九节法人行为能力
第四十节法人目的的性质
第十二章自然人的其他团体构造
第四十一节家庭
第四十二节非法人团体
第四编权利理论
第十三章权利的一般原理
第四十三节权利的概念
第四十四节权利的实证法体系
第四十五节权利的分类
第四十六节权利的界限
第十四章权利的时间属性
第四十七节法律关系与时间
第四十八节诉讼时效的基本原理
第四十九节诉讼时效的计算
第十五章权利的救济
第五十节请求权基础理论
第五十一节权利的私力救济
条文索引

编辑推荐

十年磨一剑,二版再出鞘!此次修订历时半年有余,修改涉及千余处内容,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修补疏漏(如事实行为合法性问题,宥恕在我实证法中的表现、恶意串通与通谋虚伪规则之关系、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规定之检讨、贿赂行为中的抽象原则、法律行为的双重效果问题等)、释辩回应(如王轶教授就其倡导性规范理论所作回应等)及梳理资料诸方面,其余修订则为部分内容之增删、实证规定与中文文献之更新、错别字校正、段落调整以及遍及全书的文字修缮等。心血之作,不容错过!

下载地址

目录

版权页:



在自由社会,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追求自己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规则,必定超然于任何人的具体目的。这意味着,作为正当行为规则的私法规范,是目的独立的。因此,表述在法典中的民法规范,只是各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条件,如果被抽去目的独立之特性,势将沦为目的依附性质的管制规则。哈耶克指出,以组织规则的逻辑对待私法规范,这是“促使自由社会的自我生成秩序逐渐转向极权的组织秩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法典目标读者与总则编
无论立法者是谦虚内敛、容让自治,还是雄心壮志、锐意管制,最终都必须通过立法作品展现。一般来说,创作者对于作品寄予何种期望,就会设定何种人群为其目标读者。此处所要讨论的问题因而是:法典自治或管制之功能定位不同,立法者会如何选择目标读者,又将如何对待总则?法律的意义在于适用,因此,构成法典潜在读者的,无非是民众(适用对象)与法官(适用者)两类。
私法自治下,民众法律关系之形成,取决于行为人意志,因此,如果立法者对自治理念有足够的尊重,就不会指望通过法典改变民众生活,而倾向于将其定位为裁判法,此时,负裁判之责的法官往往成为法典目标读者。《德国民法典》即其著例。为了提供尽可能准确高效的裁判依据,《德国民法典》并未过多照顾民众的理解问题,有意舍弃欧陆其他法典通俗性的特点,代之以精确但抽象的语言与技术,总则编之设置,亦是此等考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