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柏疑难证治二十法——如何把“临床思维”落到实处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6019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刘方柏 著
  • 图书编号:9787513231732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疑难病症析论

第二章 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思维学的羽翼和推助
各论

第一章 重证辨治研究
一、挑战权威法——谈发散思维
二、针锋相对法——谈创造性思维
三、调整气化法——谈模式思维
四、毁巢捣穴法——谈追根溯源思维

第二章 急证辨治研究
五、借石攻王法——谈移植思维
六、单刀直入法——谈全息思维
七、剑指刀锋法——谈正面思考法

第三章 疑证辨治研究
八、以药测病法——谈模糊思维
九、拔转枢机法——谈立体思维
十、拔叶除障法——谈辩证思维
十一、出奇制胜法——谈特异搜索思维
十二、锻器破坚法——谈除虫思维

第四章 顽证辨治研究
十三、铲根除蔓法——谈类比思维
十四、祛兼除夹法——谈直觉思维
十五、以毒攻毒法——谈平面扩散思维
十六、远交近攻法——谈系统思维
十七、兵中求将法——谈收敛式思维
十八、荡污涤浊法——谈经验思维
十九、攻滞逐留法——谈形象思维
二十、筑城御贼法——谈情感思维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中医临床家书系 刘方柏疑难证治二十法:如何把“临床思维”落到实处》:
  疑难病症治疗既是中医之长,也是中医之短。所谓长,是指中医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疗效较好,独具优势,可以说至今仍为医学临床治疗的一块高地。而所谓短,则是因为诊治疑难病症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需要活跃而正确的临床思维。显然,大多数临床中医师还未具备。
  我在这里将人们通常所称的疑难杂病改称疑难病症,一是疑难病不止在杂病中可见到,二是有的疑难病症实际就只是一个症状,但确属辨治疑难。
  疾病若仅粗分,无非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两大类,而前者易治,后者难疗。若提高了疑难病症的治疗水平,对于临床疾病总体治疗水平的提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可惜的是,古往今来,系统研究疑难病症的专著珍如凤毛麟角,当今杂志亦多为散在报道,疑难病症太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了。
  疑难病症的研究首先需要紧紧抓住“疑”和“难”两个字。“疑”是指诊断、辨证上的疑惑、疑似和疑虑;“难”是指治疗上的难于人手、难于见效,古以“难治”“不治”“死”等加以表述。
  这里,我们首先来分析“疑”。它表现于临床,有以下7个方面:
  1.病因不明或多因相兼。如曾治一老者,阵发性身体震颤、心慌、气短,每日发作五六次。发时神志恍惚,全身冷汗自出,而却脱衣掀被,如此已三年余。每年数次住院,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继发性痫样发作、多发性脑梗死、卒中后忧郁症等十多种疾病。又如以某种罕见症状为主要表现,某部灼热、某处奇痒、汗出如血、嗜食泥土等,以及近年不断新出现的如“非典”等一类疾病。至于多因相兼、诸病共存的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共存,过敏性疾病与肺系疾病共存等现象更是普遍。
  2.病机难辨。阴阳淆乱,寒热难判,虚实互见,病位遍涉上下表里。如一患儿面部浮肿,颜面状若涂朱,散发小丘疹及小裂纹,烦躁惊叫,四肢厥冷,双腕、双踝下皮肤变黑,呕吐腹泻,病程长达半年。这类疾病的病机极难判断,而临床辨证若未深入落实到病机层面,是很难准确遣方用药的。
  3.病性错综复杂。这在临床除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互见,寒热虚实症象纷呈,多脏腑、多经络同时受累等情况外,还有病与症相异者,如一肝脓肿病人却以自汗、发热、纳呆为临床表现,经多医治疗不效。除此之外,当今患者还有手术后遗症,介入治疗后,以及药物(如放疗、化疗、激素、抗抑郁)所致症状与原有宿疾交织为患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原发与继发、真象与假象、自身所发与外界干扰等复杂见症,使人不能以规律性加以把握。
  4.症状极少见到。如曾治身麻无汗30年,晕厥常发17年,双脚奇臭1年半等临床极少见到的一些病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