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丛书是我社在推出“影像文丛”,“摄影新批评”和“OCAT 研究中心展览与文献研究”三种丛书之后的又一个摄影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的立意是在国际化的视野下,以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国内,特别是当下的影像文化研究及信息需求为重点,陆续推出一批侧重青年读者对象,有专业特色,有海外**摄影信息资讯和作者研究成果的影像文化图书。而作者队伍也主要面向广大青年学者和长期关注青年群体的影像文化研究者,在创作上强调内容的原创性。
丛书的选题范围在上述的学术范围内,会着重关注到海外摄影教育领域的有关内容。近年来,到海外学习摄影和准备留学的青年人越来越多。留学生中有的学成归来,有的选择继续在外深造,而国内的专业摄影教育也呈快速发展之势。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急需要在摄影理论基础构建的同时,高度重视摄影基础教育在理念更新和实际应用层面的信息交流。在海外学摄影的青年群体中,不少人能够通过总结自身的学习经验和体会,通过切身体验和细致观察国外摄影教育的模式与特点,*终不但学习了摄影的知识,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并且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与心得。由此,我们想到了要策划“海岸线”这样一套丛书,旨在帮助大家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打开一扇沟通信息的“窗户”。从一个侧面为大家相对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一些海外摄影文化和摄影教育的有用资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期待这样的一些成果能为国内的摄影教育提供信息上的帮助,也为有计划出国学摄影的学子们提前准备一份参考资料。即使不出国学摄影的朋友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资讯了解海外摄影文化和摄影教育的理念与现状。这也体现了这套丛书开放性的定位与特色。
海岸线是大陆和海洋的交界,身处陆地而放眼远望大海深处,我们有无穷的未知未解,同时又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我们期待“海岸线”丛书的出版能形成一个独特的视线,那就是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更“平”、更“宽”,而望得会更“远”。
i 出版说明
ii 序言
vi 导言
x 章节介绍
1 英国摄影教育导论
002 雏形——作为技术的摄影教育
004 20世纪初的转折
007 战后的艺术教育改革 1945—1960
008 越过文化隔离
011 从技术到艺术——跨越媒介的尝试
014 理论的爆发及英国新彩色摄影派的诞生
017 作为艺术的摄影
019 英国摄影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2 与20位英国高等摄影课程负责人及摄影教育工作者的对话
025 对话╳大卫·贝特
033 对话╳贝弗利·卡拉瑟斯
037 对话╳路易斯·克莱门茨
043 对话╳大卫·黑兹尔
051 对话╳伊泰·多伦
059 对话╳马克·德登
065 对话╳安娜·福克斯
071 对话╳乔伊·格雷戈里
075 对话╳保罗·哈利迪
081 对话╳保罗·希尔
089 对话╳汤姆·亨特
093 对话╳莉兹·葳尔斯
097 对话╳李典宇
103 对话╳保罗·罗威
107 对话╳珍妮丝·迈凯伦
111 对话╳亚历山大·莫斯乔维
117 对话╳尼尔·穆赫兰道
123 对话╳奈杰尔·珀金斯
129 对话╳莱斯利·蓬托
135 对话╳丹尼尔·鲁宾斯坦
3 我们在英国学摄影——与22位英国摄影留学生的对话
144 KOAN 对话╳陈萧伊
156 梦的河流对话╳高征
164 自助洗衣房对话╳韩继伟
176 “被假设的城市”计划 对话╳黄臻伟
184 以色列的后裔对话╳贾朔
192 在过去两个星期内,你有多少时间受到以下问题的困扰?对话╳姜宇欣
200 无何以之乡对话╳李揽月
206 秘密表演对话╳李蘅熹
214 大凉山的拳击梦对话╳罗浩
222 食出有因对话╳任远方
232 石门坎苗族基督徒对话╳孙熙遥
240 母亲河对话╳王岩
250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话╳文非易
256 山水对话╳徐浩
262 在克拉科夫的十日对话╳杨圆圆
272 小经济对话╳袁健勇
280 被制造的树
281 念对话╳曾知寒
292 十日谈对话╳张宝仪
300 围猎对话╳张之洲
308 年轮对话╳张哿
318 半夜琵(luàn)琶(tàn) 对话╳张立洁
326 老去对话╳周仰
342 附录一 英国高等院校摄影课程信息
364 附录二 英国摄影的10个关键词
370 附录三 50本西方摄影史、理论及批评类论著
372 致谢
374 作者介绍
何伊宁,摄影史论学者、独立策展人,AJOUTER 小组成员。
1986 年出生于合肥,现居天津。英语学士、新闻与纪实摄影硕士。2010 年开始从事人文及艺术类专题、专栏写作,策展,摄影类图书编写及翻译等工作。目前学术研究方向包括“变革中的英国社会纪实摄影”,“凝视中国:西方摄影的后殖民主义视角”以及中西风景摄影对比研究等。2014 年年初创办Go East Project,旨在通过博客、展览,以及出版等方式向西方推广中国当代摄影,并帮助年轻摄影师搭建国际化的摄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