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始于双手
手掌
木匙
黄油盒
意大利面叉
木器与漆器
与漆器相处
勺子
手冲壶把手
II 舒适之所
透进窗内的光
舒心自在的房间
葡萄架下的午餐
森林的细语
迈入冬季的森林
山棱线上吹来的风
III 仔细看
片段
以单纯的形式呈现重要的事物——美国的仓储屋
我的玩具箱
为何雕像
书和手
关于绘画与工艺的断章
晨光之中 代后记
三谷龙二(Ryuji Mitani)
知名木艺家、木工设计师。1952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1981年移居长野县松本开设工作室,提倡将木质器皿作为日常餐具,并经常在各地举办个展,另有立体和平面作品问世。
自“松本工艺祭”发起后便持续参与相关运营工作,后担任“濑户内生活工艺祭”(高松市)的总体指导。
著有《木之匙》《我的生活散步》《三谷龙二的木器》《日日器物帖》等多部作品。
晨光之中 代后记
早晨拉开障子,从窗外射进来的光形如一把巨大的三角尺,落在白色的架子上。架子上则摆着一排玲珑小物:马口铁做的笛子;蛋形陶器;利用余料做的木桥;孩子还小时,和他一起用梓川边捡来的小石子搭成的树袋熊脸;形如子弹的木陀螺;米兰的旧物市场上淘来的铜锈零件……当无数光的颗粒轻盈地落在每一个物件身上,它们才慢慢清晰起来,宛若新生一般现出轮廓和形状。
我靠在椅子上,一边吃着早餐——吐司配咖啡——一边写下今天的安排。首先得腾出和牙医预约的时间。然后,今天必须为一部分木器上白漆了。接下来,坏了很久的水龙头也差不多该修理了。再接着……我把所能想到的一一记下,乍一看,纸上记录的这些琐事似乎没什么条理地牵连在一起,再定睛细看,不禁感慨人的日常真够怪异的。如此想来,我曾在哪里读到过坂东玉三郎的一句话,他说:“所谓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超现实的东西。”的确,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应对着来自不同纬度的事物。我放下咖啡杯,杯子旁放着没用上的叉子,它同样浸润于早餐的阳光里,在桌面上投下了阴影。
“叉子的造型真奇妙啊。”——我之前从未这么想过, 再次凝神细观,发现比起它作为生活用具的实用价值,我纯粹地被它的外形吸引,真是美物一件。早晨充盈的阳光让稀松平常的一天,以及日常中毫不起眼的琐事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每个家庭应该有一张艺术的桌子,物品整齐地置于其上,以便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能仔细观察它们,并真正看 见它们。”
“如果是你,会在这张桌子上放些什么?”
“一片树叶、一枚硬币、一粒纽扣、一块石头、被扯下的一截报纸、一个苹果、一只鸡蛋、一粒鹅卵石、一朵 花、一只死去的昆虫、一只鞋子。”
这是威廉·萨洛扬的作品《爸爸,你疯了》中的一段对话。桌上放置的东西当然可自由替换。比如一只碗、一只小盘、废弃的工具,或是小零件。只要是自己希望看见的物品,什么都可以吧。
“这些东西谁都见过。”
“没错,但谁也没有关注过它们,而像前所未有般去观察那些稀松平常的事物,这才是艺术。”
那些每天映入眼帘的事物,当我们重新仔细观察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如同平生初见般新鲜。日常生活中暗藏着不少这样的惊喜,所以我觉得生活充满乐趣。仔细观察生活本身,会发现我们的每一天,其实都被丰富的物品环绕着。
◇
木与书、文字虽然很相似,但身处每天反复刻木涂漆的木匠生活中,我常常会感到语言离自己很遥远。但正因如此,书对我来说才具有特别的魅力。这本书是我工作与生活之余所思所想的一次整理和回顾,衷心希望能与各位读者的日常生活有所关联。
这本书能够像厨房抽屉中的汤匙般真实,一切都要感谢设计者有山达也先生、池田千草小姐,以及编辑畴津真砂子小姐。还有各位爱惜木制器皿的同好,以及在我每天木器制作的工作中提供帮助的宫泽博邦、大川照夫、中泽盛雄、百濑义晃、小仓万人诸位,谨借此机会向各位致上衷心的谢意。
三谷龙二
2005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