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灵的作品以女性特有的观察力、想象力,敏锐细腻以及清新雅致的文字,道出少年儿童成长的困惑、失落、欣喜与收获。探悉少年儿童隐秘曲折的心理世界是她所长,她的作品立足现实,视角独特,风格典雅、宁静、唯美,充满人文关怀。她的读者年龄层纵跨10岁到45岁,是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成长知己”和“精神摆渡人”。其部分作品已经被翻译成日文、英文等输出海外,受到世界各地的读者欢迎。
《看着你的眼睛》
《蜻蜓,蜻蜓》
《月亮茶馆里的童年》
《轮子上的麦小麦》
《一滴秘密的眼泪》
《千万个明天》
《纸人》
《白鸽子的梦》
殷健灵,法学学士、文学硕士。做过女性杂志主编,2003年起供职于《新民晚报》副刊部。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8岁在《少年文艺》(上海)发表处女作,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纸人》《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蜻蜓,蜻蜓》《风中之樱》《千万个明天》及《1937?少年夏之秋》等近300万字。有作品集“殷健灵心灵成长小说”系列(五卷)和“殷健灵儿童文学佳作温暖”系列(五卷)行世。
2010年起,作品被瑞典JHPUBLISHERS系列全面引进,是第一位译介到瑞典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亦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日文。
曾获冰心图书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巨人”中长篇小说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第四届上海市文化新人、《儿童文学》首届青年作家等。
第六章 失忆
说到这里,飘儿停下来,用树枝拨弄着篝火。
“我说的故事很老套吗?”飘儿问。
“哦,当然不。只是听起来有点儿陌生。”我说。
“可是,它好听吗?”
“好听。”我点点头。
说实话,我的确有点儿被她的故事吸引住了。那么纯,那么美,而且,要命的是,她说的这些老是让我想起些什么。可那究竟是什么,我却记不分明了。你知道,最恼人的事就是悬在嘴边的事,却突然消失了。我体会到了失忆的痛苦。
“你说,在月夜里,一般会发生什么?”飘儿又问我。
“说不好,”我迟疑着,“我已经很久没留意过月亮了。在城市里,我们常常忽略月亮的存在。”
“可你们会看到遮天蔽日的霓虹灯,它们的光芒已经把黑夜剥夺了。”飘儿像是在讽刺我。
她说完,又陷入了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