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唱完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57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
  • 图书编号:978750865347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1、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2、高原绝大多数摄影作品是首次面世

3、Lens出品,编者从从数万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入选本书的图片都是标志性的精品

4、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5、国内5个城市、持续半年的高原摄影展及音乐人座谈等活动;

6、搜狐文化、优酷网、BTV等媒体同步报道;

7、不仅是摇滚记录与生活影像,更是整个90年代的缩影和回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目录

006 活着是一件比摄影更要紧的事儿
——刘树勇
010 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
——贾敏恕
011 鸟来鸟往
——法满
012 我们那个年代
——黄燎原
014 在场
——王小帅
019 正文
336 致高原
——路路
338 越是痛苦,越不接受怜悯
——芷诺
340 后记
——高原
342 人物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原,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摇滚音乐圈,她的作品参与定义了90年代诸多经典音乐专辑的视觉效果,也为这一时期大陆摇滚和流行音乐发展几乎所有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都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她还涉足了影视、戏剧等领域的拍摄。

  “从前,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我所有的青春记忆,而现在,这是一份工作。现在当我翻开那一张张老照片,会再次眼眶湿润。每一次现场都是不可复制的永恒,重要的是,我在现场。那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高原

  【编者简介】

  法满,Lens 品牌创始人。2005 年创立 Lens 杂志,倡导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的影像阅读,带领团队将Lens 打造为中国最具口碑和份量的人文杂志。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高原《后记》
  2012年春天,我打开一本封存很久的画册。也是无意中整理旧物的时候,它露了出来。这本册子是1995年炬炬(张炬)去世的时候我做的,都是他的照片:和朋友们踢球、排练、演出、吃涮肉……
  那时,我们青春,有劲儿。那时,我还有个更有劲儿的外号,叫“老头儿”。这是炬炬起的,他解释说:因为我姓高,性格又像个男孩子!没想到这个外号一叫就叫了20多年。现在就像个接头的暗号一样,见面称呼“老头儿”的就是老街坊。
  20年后,有一天晚上我又点开大家写给炬炬的那首《礼物》:“梦还剩一个,你先做了再说,别等天亮后,脸色都那么的遗憾,又不好抱怨……”可能就是这样吧,因为不想有什么遗憾,我就突然想:出本书吧,仅仅为了那些再也不能重来的的岁月,我们一起活过的岁月。
  是的,得飞起来……
  那时我20岁,父亲送给我一台相机,我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他年轻时也喜爱拍照,自然也影响了我。在师从韩子善的日子里,班里另有两个同学——王磊、卢志荣。白天在学校拍拍作品、放片子、做暗房,晚上和朋友看演出、混party,每天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那时我20岁,并不迷茫,其实我们的迷茫是从40岁开始的。当一个人有过经历,有过得失后,才容易变得迷茫。走过那么多的路,一直在寻找答案。可太多的事情没有答案。
  每一次接到朋友离开的消息,都会震惊和难过一阵子,现在这样的震惊与难过越来越频繁。常常会想到自己终会离开,能留下些什么?这也是最终要做这本书的原因。
  在回忆中庆幸自己是个记录者,珍贵的片段和影像,因为那个爱过恨过的我,跃然眼前的时候,碰撞心灵与悲喜交织的滋味,告诉自己还活着,并且鲜活过!
  曾经有一位摄影师同行,80后,在看过一部分照片后说:“我觉得你拍得一般啊,没什么牛的,好多焦点都不实。”我说:“对啊。”他又说:“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你牛啊?要是我在我也能拍……”我说:“对啊,这就是我为什么牛,因为我在。”现在想想,活在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是种运气,好运气。
  发短信问大P(王勇),我说:“书名定了,叫‘把青春唱完’,怎样?”大P说:“没完哪!我现在还青春期哪!”
  ——高原《后记》
  这样于一个人群内部发生的影像,这些影像当中无所不在的丰富细节(甚至是一些平庸的细节),那种随意为之的不完美的拍摄视角,那种拣拾碎片式的影像捕捉,一些漫无目的的瞟瞥,恰如一个女孩儿的自言自语那样,琐细,散漫,没有头绪。你偶尔会看到一些照片,形骸放诞的摇滚乐手们正经起来,一脸的严肃,貌似深沉的样子,如临大事,摆出一副在欧美摇滚音乐海报上经常见到的样子,叫她拍。这样的影像忽然就变得考究整饬起来,顿时有了专业摄影家所迷恋的那种视觉仪式感。其实也不过是一时要有什么用项,一起拿捏出个什么架式,游戏一般。戏演完了,解散开来,嘻嘻哈哈,各自端碗用饭,一如平常的样子。
  所以,高原有关摇滚歌手的照片,不再是那些处身这个群体之外的狂热粉丝们关于他们的过度夸饰与想象。高原不用想象。她甚至没有想象。她看到的只是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
  重要的就在这里了: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老树《活着是一件比摄影更要紧的事儿》
  她说她很伤感,不敢回头翻看这些照片。我理解,当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熟悉的人当年的青涩骄狂,如今的青春不再,她看到的是蕴含在时间里的记忆、情感和温度。
  看着她的这些照片,我说时间回不去了。现在想来不光是照片里的时光、青春、那些灰濛濛的记忆回不去了,同时回不去的还有高原身处的那个“现场”和她按动快门这件事情本身。当下社会,你已经不可能是那个唯一的”在场“者了,拍摄照片已经不是某个摄影者的事儿了,也不是“留作纪念”了。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拿出各种可以拍摄的器械,没有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区分,按下的图像再随时互传或发布到某个公共空间。按下快门已经不是某个“在场”者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共同“消费”和“分享”着“在场“感,同时也分解了”在场“这个事情本身。所以说一切都回不去了。
  所以高原的这些照片便不可复制地保留了它们的唯一的珍贵性:那是十几年来她享有的“在场”的特权,并且没有错过的专利。
  ——王小帅《在场》
  看高原的作品,你不难理解,那些随着时代变化的主题,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光影,所表达出来的并不只是当时她被托付的一个摄影任务,也不是从摄影爱好者自我表达的一种文艺情怀,更不是技术至上的一种世故老练。当你双目注视她的作品再久一点,你会发现,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参与在这个镜头下生命体验的交换,同时,也道出了她内心世界的纯真之象。
  老头,老朋友之间都这么叫她,我虽然认识她很久,二十多年来深刻交谈的时间却没比我看她拍的相片加起来久。在过去有一段时间里,为了要把我所制作的音乐和音乐人们连贯起来,呈现出一致性的质感,我曾大量地看她的作品,大量地选择她的镜头下所捕捉的一切。事隔多年以后我再看看当时的那些作品,才有了不同的感受,它不只是在当时出版品中的美术元素而已,而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然而,她都全程参与其中。
  ——贾敏恕《其动人之处,是一种真诚的参与》

  ……

短评

书评

标签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