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交谈的时刻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1357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7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樊小纯
  • 图书编号:9787229108076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对于生活秩序与内心秩序的重建,樊小纯沉着且一意孤行。她的文字总是先人一步地准确。                                     

樊小纯的书写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像七级浮屠,每一层都能让不同的人顿悟。

 

目录

日常:生活现场

......你还记得生活的样子吗?我不太记得所有,但我知道我记得的,是其余所有在那一刻的聚集。

.

言词:不必交谈的时刻

......好的关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状态,给生命赋予一种原本不可见的形式。

.

自省:另一种生长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连自己的脆弱都坦诚相待,接受放弃,接受失去,与其说是破坏的力量,不如说是另一种生长。

.

生死:原始问题

......死亡是一种绝对的灵感。而这灵感是世代永恒存在的,是不灭的。在等待它降临的过程里,人完成了一生。

.

当下:现实的灰度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不怪时代,不怪竖子。怪你以为的时代标尺,还有你的视线范围。

.

思想:圆形的人

.....对事物的感知力上,人分为两种:敏感的人,和不敏感的人。这两种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世界。

.

阅读:备份的世界

......如果不常阅读,也不是一个手艺人,那么荒芜就会上脸,因为这些人对处于今天和昨天之间的自己没有概念。

.

艺术:时间的伪证

......作品的本质是时间的持存。好的作品,就是能锁闭更多的时间。一件作品,起心动念之时,已经定位了它与时间的关系。

.

观影:饱满的横截面

......时间是河流,电影是河流,我们的追问也是。我喜欢每一个小时后,起字幕的瞬间。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就像我们每一天尴尬又合理的某个突然。

.

记录:城市短镜

......我们的感官都被过于短暂的相干碾压了。我们接收并释放了部分愿意被透露的生活。在新的形式里,每个人与其余所有人都互为样品。我们是文明的样品。

.

影像:眼底的河流

...... 生活的荒诞感在镜头里扑面而来,更剧烈地。我想起了第一个词语,最后一个:眼底的河流。

作者简介

樊小纯

1987年生于上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社会纪录片硕士

纪录片:

《The Other Eye:a film about LiuDan》2014

《严复》2011

《萧红》2010

《林风眠》2010

书籍:

《不必交谈的时刻》2016

《纯》2009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试读章节1

一定有很多东西lost in translation. 如果你对交流有所要求。

人的交流里,最终的不可到达性, 在那里放大了。

然而意识到这一点——永不可到达,就也意识到那个界限。然后你在界限里找那个微小的部分。 用碎片解释整体,也用整体辨认碎片。

用一个隐喻解释另一个隐喻,好过说蓝色就是blue。解释是一个事件,它不是定理。

你给自己的表达留出可能性,精确传递那个模糊的部分。 接受者,继而在模糊里找到那份有限却可贵的认出的自由。

有一天下午,一个朋友念了一页书。 那一整页是关于什么是蓝色。 书中从初夏的天空描述到深夜的大海,某种叶片的筋脉或是记忆中某一个傍晚楼房里的气息。数不清的模糊的指向,都名叫蓝色。

自此之后我再也无法精确描述蓝色。但我或许有可能认出它,像认出一个秘密。

 

试读章节2

 

极权的恶,并不是它造成了人性的恶。而是让人在绝境里放大了人性的恶。 如今是不同的绝境,多样的绝境。极权、资本、生态、生存。多样了,所

以恶也分散了。分散以后,痛也失去了矛头。

人渐渐收起了表情。我们无法用一句话谴责生活。荒诞没有减少,换了一个波段而已,不那么刺耳。

人的恶,暂未面临集体的爆发,却一直在泄漏

 

试读章节3

因为反对独裁而意淫独裁,因为反对审查而支持肤浅。 这就是误解与偏离。

连敌人都找不准的反对,就是另一种支持。

文明就是这么衰落的。

大家爱热闹,终究是荷尔蒙过剩。我们活在荒诞里却感到非常正直。

试读章节4

想起去年大都会有一个展览,标题没记错的话应该是Madame Cezanne。

二十多幅作品,一个神秘的面无表情的女人。两人的关系开始于地下状态——塞尚家里不同意,于是他们很久后才公开。公开前她为他长久地坐着。画她,还是画苹果,大概是心情问题。还记得,在每幅作品里,这个女人的长相几乎都不同。可以猜想的是,她是个长脸,长得不算好看;她可能有些沉默克板;她从来都不亲近。她不近不远地坐着,她是他的静物。

 

如果塞尚着迷于那种观看的关系,把视像分解于视觉方式的关系——那么她长什么样的确不重要。没有表情的脸才更接近诚实。但诚实又是什么呢?她的眼睛里是疏离的。疏离,很好。她拒绝了,就普世了,敞开了。敞开后,她裙子的红色在色谱中找到一个新的位置。红色不令人厌恶了。温度回到浮动的不可计量的状态里了。这是同一个灵魂的无数变种——在我走过这二十几幅画作之后,这个女人反而驻留下来,不带一个具体的形象。  

刚才看书看到的永恒化的概念——在瞬间的撤离与重返,以及这返回中时空之颤动,或许是我还记得她的原因。她在拒绝时成了一个熟悉的人。

短评

书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