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八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级重点,命题重点,特别推荐,一般命制单选、多选、分析题,2017年命题概率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李大钊及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权等革命组织。但总体而言,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是因为它是科学、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通过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所掌握,从而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