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都是星星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8490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德〕拉菲克沙米/著 王洁/译 么么鹿/绘
  • 图书编号:9787549576951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魔法象故事森林“少年游”系列简介:
  “故事森林”是魔法象继“图画书王国”之后推出的又一童书系列,致力于为孩子寻找和呈现适合各个阅读阶段的好故事。“少年游”是“故事森林”下的儿童小说系列,适合较高阅读阶段的孩子阅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灵,阅读能力和喜好各不相同,我们谨建议8-14岁的孩子阅读。
  揣着梦想的少年,在成长的路上游历,从踏出家门到走进依然充满未知的当下,甚至到更远的将来。
  他们好奇又迷茫,充满勇气,也易受创伤。
  魔法象故事森林“少年游”系列小说,期待用美丽的故事为少年照亮成长之路。
  渴望拥抱梦想的少年,一定能从书中获得向上的能量。
  ★本书所获奖项:
  1987年瑞士蓝眼镜蛇奖
  1987年德国电视二台(ZDF)书虫奖
  1987年瑞士苏黎世儿童与青少年图书奖
  1991年美国巴彻尔德年度**引进童书奖
  2012年被选为奥地利维也纳“一座城市一本书”活动全民共读图书
  2015年入选德国科隆市“城市之书”。
  ★德国作家拉菲克·沙米的小说《手中都是星星》以异域儿童眼中的多维景观,打开了一个展现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世界的窗口,为中国读者尤其是孩子们提供了了解当地生活、文化与儿童样貌的机会。……(它)超越了一般日记体儿童小说的局限,将触角伸向社会与文化景观,宣示更为丰富和广阔的世界,为当代叙利亚和人类社会书写了一段不会朽坏的记忆。这样的写作野心使作品具有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对儿童生活世界的文学表达更加坚实与合理,从而为童年叙事开拓了新的写作疆域。(儿童文学研究者周明刚)
  ★不论书中的情节与作者的童年经验有几分真实之处,这本日记体小说的确如拼图般,为读者拼凑一个陌生、有趣的世界,让他们有机会窥探在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不同国度与文化中的一个少年的成长心情与故事,故事结尾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我们不知道少年的未来是吉或凶,然而我们确信,不管未来的道路如何崎岖,少年将会禀着对生命的热情,继续往前迈进。(儿童文学工作者林倩华)

  ★作者行文时而让人捧腹,时而让人伤感,但都饱含着梦想、友情、自由与正义的能量。所有的孩子都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兴奋不已,像长乱了枝叶的树木。然而就像书中的少年,即便困难重重,他们依然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勇敢地向上生长。

魔法象故事森林·少年游系列**辑(套装共4册)

 

目录

目录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作者简介

著者:
  拉菲克·沙米(RafikSchami)
  德国著名作家,1946年生于大马士革。1971年移民德国,在德国学习化学,并在1979年取得博士学位。1982年开始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主要用德文写作,也用阿拉伯文。他的一系列带有阿拉伯色彩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屡获德国国内外各种奖项。自2002年起,拉菲克·沙米成为德国巴伐利亚美术学会成员。现居住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马恩海姆市。

  译者:
  王洁
  辅仁大学英语系、美国蒙特瑞国际学院口译研究所毕业。曾任美国国务院约聘口译员,译作有《我的人生思考》《学徒》和《飞天老爷车》等。

  绘者:
  么么鹿
  自由插画师,自幼喜爱插画,大学主修壁画。毕业后在出版社供职多年,担任图画书编辑。后成为独立插画师,为多家出版社绘制插画,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文化传媒机构的出版物。在外研社任职期间,担任过“布奇乐乐园”项目美编,该项目的系列绘本获得“2010年中国童书金奖”,并被评为“年度最佳多媒体及电子少儿读物”。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1月12日
  “我有许多重要的经历,只可惜我不会写字,现在一点儿也不记得是什么事情让我好几年夜里难以入眠。”
  “可是你知道很多事情啊,伯伯。”我安慰沙林伯伯。
  “不,我的朋友,”他说,“在这地表上,除了山脉,没有什么是永远留得住的。即使这样,山脉也只剩山峰还依稀可见,最后整座山都会隐没在雾里。如果我学会写字,就能留住青山、田野、山谷,还有玫瑰茎上的每一根刺。中国人是多么伟大啊!”
  我吓了一跳,沙林伯伯怎么忽然提到中国人了。我问他,他解释说:“中国人发明了纸,所以能够把读和写的艺术传播给每一个人。借由学堂里的学者和宫廷里的皇帝,中国人让街头的市井小民也学会了写字。他们实在了不起。”
  因此,和沙林伯伯喝完茶后,我决定开始写日记。我记性不好,甚至记不起我初恋女友莎蜜拉的母亲的名字。我的脑袋简直就像筛子一样。
  我每天都要写作!
  1月21日
  今天我在面包店帮爸爸忙。他的两个员工都没来上班,所以他只好自己揉面、捏面团,然后站到烤箱后面忙。我负责收银。客人通常都会自己带购物袋,要不然我们就用报纸包面包。
  一大早,店里没什么事,我就看看报纸,也不管爸爸在一旁怪我没有帮忙做面包;我早就习惯听他唠叨了,况且我分得出来他什么时候是真的要我帮忙,什么时候只是发牢骚。我继续看报纸,读到报上一篇讲写日记的文章。
  “日记就像一面后照镜。”这句话我想了很久,觉得它和沙林伯伯说的道理相同。真惭愧,我不得不承认,自从我决定要写日记以来,真正才写了一页。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这篇文章还蛮有趣的,作者说只有少数人会对自己的日记诚实,大部分人都会说谎——即使最糟的说谎者也会有一面镜子——只不过他们的镜子可能是扭曲的,就像年市上惹人发笑的哈哈镜一样。没有正当理由我不会说谎,通常都是因为大人不了解我我才说谎。
  我今年十四岁,我发誓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有一个藏日记的地方,别人绝对找不到,这样我才能用真心写日记。
  1月25日
  我想把我们位于大马士革的家和整个社区的样子记录下来。从我出生到现在,爸妈一共搬过三次家,我已经不大记得以前住的房子是什么样儿了。现在我们住的这条街有点儿狭窄,在城市的东边。我家就在圣保罗教堂附近,常常有游客来参观,因为这里就是使徒保罗前往欧洲时出发的地方。
  我们住的房子是用泥土砌成的。好几户人家同住一座房子,每座房子内都有一个公共的院子;大家会来这里聊天、谈笑,有时甚至吵架。大人们多半待在院子里,而街道则是小孩、乞丐和流动摊贩的天地。每座房子都有两层,屋顶都是平的,高度也都差不多,所以能轻而易举地从一家的屋顶跳到另一家的屋顶。
  我还记得有一天早上,我们大家坐在阳台上吃早餐时,突然有一个年轻人从屋顶往下看,想知道大门在哪里。妈妈指给他看,接着他便跳到我家阳台,沿着楼梯跑到街上去了。
  妈妈拿着茶壶从厨房出来时,两个警察出现了。
  “你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年轻的巴勒斯坦人?”一个警察问。
  “巴勒斯坦人?没有啊!你们丢不丢脸啊?竟然擅自闯进别人家里!这里可是有妇女和小孩呢!”妈妈生气地叫道。
  两个警察赶紧道歉,转身就走。妈妈倒完茶,继续吃早餐,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她的举动让我非常惊讶。
  到了下午我忍不住问她:“你早上为什么说谎?”
  “那个男孩看起来很着急。他也有妈妈,如果今天换成是你被警察追捕,相信他妈妈也一样不会检举你的!”
  “你怎么知道?你确定吗?”
  “是的,我确定,我自己也是母亲啊。”她微笑着吻了下我的额头。

短评

书评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