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 2016高考作文必备考题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7456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赫学颖 主编
  • 图书编号:9787229001230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编辑推荐

阅读、《琅琊榜》、抢红包成新年俗、屠呦呦、科比、六小龄童……

2016高考作文必备热话题全囊括,新鲜、经典、实用

“哲理思辨”题、“价值观念”题、“诗词格言”题……

2016年高考作文必考“六道题”,让你提前一睹高考作文“真容”

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阅卷专家与一线名师联袂打造

2016, 高考作文锁定55分!

 

目录

第一章

2016年高考作文必备热话题 001

1个热词

002  阅读

 

2部作品

006  《琅琊榜》

010  《三体》

 

3个事件

014  抢红包成新年俗

018  华阴老腔惊艳春晚

022  “爱情鹅”走红网络

 

4个人物

026  屠呦呦

031  科比

035  张帅

039  六小龄童

 

第二章

高考作文必考“六道题”  043

第1节  高考作文必考 “六道题” 全解析

044 

 

第2节  “诗词格言” 题

046  一、正视过去

048  二、坚守美德

050  三、集体个体

052  四、思辨规矩

054  五、拒绝空想

056  六、欣赏自己

 

第3节  “价值观念” 题

058  一、崇尚首创

060  二、感悟成长

062  三、科学遇冷

064  四、各美其德

066  五、谨言慎行

068  六、心存高贵

 

第4节  “文化现象” 题

070  一、获奖效应

072  二、文化传播

074  三、传承民俗

076  四、窃取抄袭

078  五、校园杀猪

080  六、高台花鼓

 

第5节  “哲理思辨” 题

082  一、逆流而上

084  二、面子里子

086  三、逆境顺境

088  四、思辨情理

090  五、智者自助

092  六、生于忧患

 

第6节  “生活情景” 题

094  一、消融转变

096  二、思辨距离

098  三、辨识圈子

100  四、科技利弊

102  五、圣诞变淡

104  六、学车之思

 

第7节  “人与自然” 题

106  一、动物保护

108  二、家园变化

110  三、关注雾霾

112  四、绿色低碳

114  五、生态平衡

116  六、天人合一

 

附录

118  附录1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100例

119  附录2  高考作文易错成语60例

121  附录3  高考作文书写训练

下载地址

部分章节

第一章 2016年高考作文必备热话题

  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社会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出于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社会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项目引发的争论”材料作文、北京卷“北京的老规矩”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安徽卷“演员该不该改剧本台词”材料作文,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材料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Ⅱ“三个人物谁更有风采”材料作文、重庆卷“小男孩请司机等残疾母亲”材料作文、天津卷“对‘范儿’的解读”材料作文、四川卷“关于老实与聪明的讨论”材料作文、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命题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时事热点的试题。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大家该如何应对呢?方法其实很简单,多关注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然而对于正在题海中奋战的高三学生而言,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成为了一种奢望,毕竟大家的备考时间太紧,备考科目太多,精力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近期发生的热点时事。于是,《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的编辑们急大家所急,想大家所想,特邀全国一线名师、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6年高考作文必备的热话题,并附上多角度的话题解读与个性化的话题评论,在本章之中呈现给大家。

  为方便同学们有条理、有规律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备考,我们将本章中的热话题分为了“1个热词”“2部作品”“3个事件”“4个人物”四个部分,其中“1个热词”即阅读,“2部作品”即《琅琊榜》与《三体》,“3个事件”即抢红包成新年俗、华阴老腔惊艳春晚、“爱情鹅”走红网络,“4个人物”即屠呦呦、科比、张帅、六小龄童。这些热话题与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的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联系紧密,大家在备考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与此同时,这些热话题本身就是一则则新鲜实用的写作素材,在遇到其他作文题时,也可以拿来为大家所用。

  只要大家能认真掌握本章中呈现的热话题,在面对时事热点时就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独到,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就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1个热词

一 阅读话题点击

  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再次谈到“全民阅读”这个话题:“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的读书时间已呈现出整体性下滑趋势,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希望借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引起人们对阅读的重视。而2015年4月23日,正好是第20届“世界阅读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多维解读

让书香涵养社会精神

  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本就不多的闲暇时间,也几乎都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

  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但没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服自己。即便我们的手机上安装了很多阅读类软件,但是打开率远远低于社交类软件。即便是火爆的网络阅读,阅读率最高的,也往往是言情、穿越、猎奇等浅阅读类作品。

  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就会慢慢遗忘昨天,慢慢对明天缺乏信心,慢慢在今天迷失。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和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学会放慢脚步,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快感,给自己一些与灵魂对话的契机。有了好的作品和好的读者,这个社会就不会缺少书香,更不会缺少传承与创新的社会精神。

 

    “全民阅读”需要长线作业

  中国有悠久的读书传统,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耕读传家”之说。传统中国人无论是为官、经商,还是农耕,都把读书看得很重。在传统中国人心目中,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谁都愿意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即便没条件读书,也会把读书作为仰望的人生愿景。而正因有这种绵远悠长的读书传统,才有我们中华文明的葱茏与繁茂。

  然而,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精神生活的缺项却变得更加突出。当我们填饱了饥肠辘辘的胃囊,便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灵的空洞。精神、文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新发展的结构性短板。要补齐国人的精神生活短板,读书显然是必修的课业。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而创新不足、道德滑坡,恰恰是当下中国最纠结的难题。“全民阅读”是一项基础工程,需要长线作业。让“全民阅读”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国民的日常生活,显然不是靠运动式突击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坚持不懈,让每一盏灯都亮起来。我们期待,假以时日,“中国人不读书”之讥,将成为过去时。

 

倡导“全民阅读”不必盯着纸质图书

  许多人一直有所误解:提到阅读,联想到的就是纸质图书、杂志等传统阅读方式,而不把电子书当作正儿八经的阅读行为。特别是有些爱书人士,觉得电子图书阅读格调太低,耻于言及。实际上,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不过是媒介、载体不同而已,哪怕阅读感受有所区别,在内容获取上并无差异。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都把数字化阅读当作一项重要指标,这也足以说明问题。此外,正规出版的电子书远较纸质图书便宜,而且在电脑、手机等平台都可随时阅读,十分方便。电子书易于保存和搜索内容,也是数字化阅读的优点。

  所以,提高全民阅读,非但不必盯着纸质图书的阅读量,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数字化阅读水平。如在乡镇、村居整合建设数字图书服务平台,就是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才能更好地创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环境。

 

相关链接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发布

  2015年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在北京发布。

  本次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调查称,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03期(份)和6.07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2本。与2013年相比,期刊和电子书的阅读量均有所提升,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调查指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此外,调查也显示,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近六成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在调查中,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只卖一本书的书店

  日本东京银座底层门店的租金贵得吓人。若有商家在这里租地盘做生意,必定会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营业时恨不得将商品摆得满满的。偏偏有一家书店的老板不这么做。他花巨额租金开了一家书店,可店里每个星期却只摆出一本书售卖。

  书店的命名,直接从老板的名字“森冈”得来。当初森冈拿到这家只有几平方米、空间极为狭窄的店面时,家人和朋友劝他经营一些有特色的、高利润的商品。森冈却执意开一家书店,并且决定每周只精挑细选一本自己认为最好看的、适合大众阅读的书籍放在柜台售卖。

   “当挑选的对象一多,你就会出现‘选择困难症’。试问,当你从头到尾都在纠结‘我该买哪本书’的时候,如何去关注某本你或许已经看中的书里的内容是否精彩?”策划开书店时,森冈这样对家人和朋友说。正因如此,他果断决定每周只卖一本书。

  一个每周只卖一本书的书店,能吸引顾客的眼球吗?还别说,附近的许多消费者不但光临了,且每光临一次必买摆出的那本书。原来,森冈除了“全店只有一本书”这个特色外,还在书店墙壁上挂了不少艺术画作、艺术饰品等。顾客每到森冈书店,不用挑选,直接拿书,然后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下静静阅读一番。一般情况下,阅读者少则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就会迷上书中的内容,然后直接购买走人。

  森冈书店开业至今不满一年,却早已盈利。

 

  10岁孩子因看书未买被赶出书店

  “这是新华书店,不是你看书的地方,是卖书的地方,不买书就得出去。”2016年2月初,一段名为“新华书店撵出看书孩子”的视频让“到底该不该在书店看书”成为热门话题。

  据视频显示,两名呼伦贝尔新华书店店员与一名女家长因“孩子看书”起了纷争。店员说:“新华书店是卖书的地方,图书馆是看书的地方。孩子坐在那儿看起来没完……”家长回答说:“孩子只看了三五分钟就被撵出去了,不看书怎么知道买哪本呢?”“看三分钟应该就能买本书了,买书时看看目录即可。”店员如是回复。

  店员撵孩子的做法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认为,书店的书被翻多了的确很难卖出去,真想看书可以去图书馆;也有网友认为,买书前翻一翻也很正常,三五分钟就撵人出去太过分了。而事发地新华书店经理回应称,1月30日,两个孩子在店里看了半个多小时的书并且时有打闹,店员因此才让孩子出去的。目前两名涉事店员已被通报批评。

 

时文佳作

让“书香”浸润社会须引导“全民阅读”

■  顾一娴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当阅读成为人们的信仰,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就会在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的最大益处时曾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所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却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拥有古老而悠久的文明史以及光辉灿烂的文化底蕴的中国,国民阅读率偏低,社会阅读氛围不浓。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而韩国为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为62本。阅读似乎离国人越来越远,这无疑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不相符。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境况呢?

  总是“没时间”。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本就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献给了打麻将、上网、刷朋友圈……

  习惯“浅阅读”。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智能手机等遍地开花,国人可以随时随地以这些终端为载体进行阅读。然而,这种阅读方式只是一种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浅阅读”,容易导致国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

  阅读“没氛围”。当浅层化、碎片化、功利性阅读占据主导地位时,尽管阅读量可能在增加,但阅读氛围却在日渐浅薄,让国人很难静下心来再去思考书中的要义。

  “好学莫若读书”,要实现中国梦、铸就民族魂,需要通过多读书、深读书、读好书来提升国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位,培育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并且还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当然,要让“全民阅读”真正得到落实、“书香社会”真正建设成功,仅仅靠中央高层进行口头倡导和鼓励是不够的。

  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为“全民阅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持,确保“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国人的阅读热情,真正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优先于其他选择的选择,“书香社会”也才有望呼之欲出。

——摘自“齐鲁网”

 

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典范的时评文。作者开篇在肯定阅读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国民阅读率偏低、社会阅读氛围不浓的现象?随后进一步分析问题——没时间、浅阅读、没氛围三个原因导致国人离阅读越来越远。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这样的行文结构虽然并不出新,但却让读者感觉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大家在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学习、借鉴。

短评

标签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