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摄影,爱用照片复刻回忆,并且把这样的记录当做创作来对待。
很多人一直很好奇,我是如何当自己的摄影师的,他们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怎么没拍的这么好看?”其实很多时候在拍摄之前,照片的构思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生成了——这样我便比别人更先一步看到照片拍出来的效果,对获得一张充满魅力的照片也更有把握,记录与创作就能够同时进行。而我是从那里获得这些创意构思呢?我想答案应该相当多,而且是充满魅力的。就我而言,我的构思是通过摄影以外的其他爱好延伸而来:电影、文学、美术馆、音乐、梦境、旅行。有了好的想象与构思后,再调整好自己与相机的状态,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在摄影前先思考的美学观念。
决定自拍好坏的关键,完全取决于你的生活及审美态度。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或是路过的风景,这些都会影响你对于拍照的看法、拍摄角度的转换、镜头捕捉的力道以及灯光的控制,但这些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当自己变成主角后要的就不只是玩弄相机而已了,而是对自己的认知、反应内心的渴望、表达纯真的叛逆。
这是一种新的照片类型,用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小宇宙。无人侵扰、也无人管得着的世界,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在花丛里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即使是拍摄一些古迹或者建筑,也应该为照片注入一些生命的气息,拍出你当下的感动。加入人的元素不仅可以聚焦画面重心,还可以传达人与景的的关系。这个人的元素可以是当地居民,可以是造访的游客,更可以是你自己。
快门开启的那一瞬间,自己的状态完全是在想象中,站的对吗?表情好吗?但这就是自然和惊喜,也是自拍的最大乐趣。不用太在意这一张拍的不好,因为你还有很多机会拍出属于自己的好照片。清新自然的随性拍摄,有时候正是拍照最大的惊喜。
我的自拍照相当重视氛围的营造,借以区分出与一般自拍照的差异。我会设定各种情节,让照片去说明那些想象。然而不幸的是相机的功能远不如人脑强大,这个时候,构图光线,各种状况的配合就更为重要,在有限的画面里面,要给人留下无限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要要靠自己的大脑。图片故事也可以是有连续性的,完整的记录一个片段。